白下区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1:33

南京北郊的白石山,以其丰富的石灰石和白云石资源而闻名,山下的坡地被称为白下陂。根据《禹贡》、《尔雅》等古籍记载,从唐、虞、夏、商时期,这片土地属于古扬州的范围。而据《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述,周朝至春秋时期,此地归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它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的金陵邑。秦汉时期,这片土地属于会稽郡、鄣郡和丹杨郡。


到了汉末,孙权在江东割据势力,于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以南京为都城,称为建业,此时白下区隶属建业县。孙吴时期,建业城的建造,特别是皇宫太初宫的设立,使得白下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以秦淮河为界,水南称为秣陵,水北则设立建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为了避晋愍帝司马业的讳,建邺更名为建康,仍属于丹杨郡,白下区则隶属于建康。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政权在今大中桥以东建立东府城,作为丞相府所在地。之后的南朝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从通济门到三山街一带,交通发达,商旅云集,市面繁荣。大中桥临近秦淮河,是粮饷物资的集散地,也是六朝时期白石山的重要战略要地。


隋朝时期,对南方采取了抑制,建康城被平毁为农田。尽管如此,白下区在隋代先属于蒋州江宁县,后来蒋州改为丹阳郡,白下区依然隶属于丹阳郡江宁县。


唐代,州县名称频繁变化,南京地区先后属于扬州、蒋州、润州、江宁郡、升州。白下区先后隶属归化县、金陵县、安业县、白下县、江宁县、上元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金陵县,白石山下的白下村成为县治所在地。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金陵县更名为白下县,那时的“白下”不仅指白下县所在的白下村,也包括了白下县的地域范围。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白下县迁至青溪上的白下桥(今白下区大中桥)畔,白石山下的故城因此废弃。这时,“白下”之名涵盖了整个南京地区。古白下桥畔曾有白下寺,后改名为普济禅院,清朝时曾在此遗址上发现旧匾额,上书“白下寺”。此外,白下桥旁还有白下亭,是唐代为送别友人、宴请宾客之所。著名诗人李白曾寓居于此,并在诗中提及白下亭。宋朝政治家王安石也曾来此,留下对白下桥风光的赞颂。


明朝末年,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在抗清兵败后,在江西婺源被俘,解往南京,在白下桥畔英勇就义。后人为纪念他,改白下桥为大忠桥,后来演变为大中桥。


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隆演天佑十二年(公元915年)修建升州城,十四年(公元917年)分上元县另设江宁县。自此,上元县、江宁县以秦淮河为界,同城而治。白下区在此时期属于上元县管辖。扬吴、南唐先后以南京为都,这一时期南京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


宋代,南京地区先后被称为升州、江宁府、建康府,元代则称为建康路、集庆路。白下区依旧属于上元县管辖。据1946年出版的《首都志》所载,宋、元时期,上元县的治所在今白下区的大中桥西。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占领汴京,宋朝南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高宗赵构以江宁府衙为行宫,驻跸于此。


明代,南京地区被称为应天府,白下区依然属于上元县管辖。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占领南京。公元13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期住在富户王倸帛府第,后迁入元御史台衙门,称为吴王府,并在此营建了“白虎殿”等建筑。公元1366年,朱元璋征调民工填燕雀湖,在今白下区和玄武区地域内建造紫禁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在南京定都。明初,五府六部衙署大多位于今光华门内御道街两侧,白下区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都迁至北京,南京改作“留都”,尽管政治、经济设施的规模有所减小,但仍保持着相当的规模。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次年,天王府在今白下区科巷、利济巷地段建立。南王府位于今建康路针巷口,北王府、燕王府位于今白下路,翼王府位于今大中桥附近,忠王府位于今内桥府西街东侧。太平天国各王府的府址经历多次变迁。


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以南京为首都,先名为南京府,废除了上元、江宁县。2年又废南京府,南京地区称为江宁县,白下区则隶属于江宁县。16年(1927年)设南京特别市,后改为南京市,白下区自此隶属于南京市。国民以南京为首都,扩建城市干道,将横贯白下区东西的中正街拓宽,并沿用古名“白下”,改名为白下路。20年(1931年)3月,南京市将全市划分为21个区,1933年合并为八个区,白下为第二区。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汪伪政权将南京划分为四个区,白下区地域属于第一区。抗战胜利后,1945年国民还都南京,白下区地域恢复为第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下区仍为第二区。1955年8月,南京市第二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第二区改名为南京市白下区人民委员会,自此,原第二区正式定名为白下区。1950年6月,市调整区属范围,将原一区的大光路、光华门、御道街地区和原三区的砂珠巷、承恩里、慧园街地区划归二区,全区面积为8.28平方公里。白下区东部与今栖霞区接壤,南部与今秦淮区、雨花区相邻,西部与今建邺区相望,北部与今玄武区接界。


1960年8月,雨花区的板桥公社划归白下区管辖。1962年8月,板桥公社复归雨花区。1979年至1982年初,原雨花区所属的象房新村、友谊村、通济门大街划归白下区,南部地域延伸至中和桥,全区面积扩大到8.732平方公里。至2003年,全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


2013年2月20日,批准撤销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鼓楼区;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


扩展资料

白下区地处钟山之阳,秦淮之滨,历史悠久,文化源远,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是南京市主要中心城区之一,源于时期的第二区。 坐拥各类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近300处,有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朝天宫,有明皇宫遗址,有明清民居典范的甘熙故居,有中国对外交流文化主题公园——郑和遗址公园,等等;白下区商贸商务发达,是全市商贸、商务、金融、信息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域0.275平方公里内集中了商贸商务、金融保险、管理资讯等众多服务功能,是南京乃至华东地区的商贸商务中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