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解释: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诗词名称:《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本名:孟浩然。别称:诗星、孟襄阳。字号:字浩然孟山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时间:公元689年。去世时间:公元740年。主要作品:《送朱大入秦》《宿建德江》《春晓》《临洞庭上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等。主要成就:山水田园诗创作。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江畔洲如月”的详细介绍:
一、《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的全文 点此查看《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的详细内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二、译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三、背景
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一说指张諲。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四、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一、二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诗的最后“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五、注解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
试:一作“始”。互相遥望。一作“始”。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荠:荠菜。
洲: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六、孟浩然其他诗词
《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送辛大之鄂渚不及》。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