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前爸爸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范文

2024-05-31 来源:爱够旅游网

  亲爱的女儿:

  孩子,妈妈以这样的方式静静地面对内心记录下一些事,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之所以就这样开始,倒不仅仅是因为忽然有了这样表达的愿望,更是因了你我这几天来的对话,关于高考减招,关于教育公平。

  这些天,很多人都在议论高考减招的事,我们也聊了很多。社会之所以对高考招生计划分配如此敏感,是因为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对于个人和家庭都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教育背景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敲门砖。虽然高考对于你来说还有不短的几年时间,并且讨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负面情绪也极有可能影响你30天之后的中考,但妈妈还是决定和你谈一谈。因为在妈妈看来,所有的问题只有面对才有可能找到症结,才有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哪怕只是我们内心的纠结。至少我们不会让它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长久的障碍,而你也正在通往高考的路上。

  看得出来,不管妈妈怎样的轻描淡写,你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心里还是爆发了相当激烈的冲突的。在显而易见的数据面前你失望、你委屈、你愤怒,你为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所经历的一切艰辛努力所遭遇的结果抱不平。是的,别说你是个孩子,就连我们得知这样的减招政策时也是非常震惊的。

  你一口气问了那么多为什么,又在沉默了许久之后哭了,你说: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我们的国家又没有错,如果再这样下去,大家都把孩子送出去了,那将来还有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没有人建设还怎么富强?本来就有那么多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到时候不更糟糕啦?没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那就算出去了的孩子也只能做无依的浮萍……

  是的,孩子,尽管妈妈很想当时就为你解答那一连串的为什么,尽管妈妈看到你伤心是那么的不舍,可听你说到这些,意外之余心里还是欣慰的,因为妈妈看见在你小小的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委屈,愤慨,更有责任和爱。

  可毕竟你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参加中考了,所以,不管妈妈当时内心里是怎样的翻江倒海,不管妈妈有多么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委屈失望的泪水,不管妈妈想以怎样的速度回应你,哪怕是干脆和你来一场痛快的辩论……最终妈妈还是选择了以现在这样的方式静静地把整理好的思路写下来完整的呈现给你。

  你说,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这么不公平,给那些省份的孩子减了那么多分,还要把我们的升学名额分出去那么多给他们?国家就不能在他们那多建几个学校吗?

  孩子,我想你一定还记得我们这几年一起去各地旅游的经历吧。特别是那次我们专程去安徽和江西的山区,去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书和学具。他们的教室是漏风的,他们的学桌是缺了腿又用铁丝绑起来的,他们的老师只有一个,也正是这位老师教授那里所有的孩子们小学一到四年级课程。他们的家里家徒四壁,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常年不见的。他们的小学没有学过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的课程,五年级以上他们就要自己拎着小小的火盆(照明取暖)翻山越岭往返几十里去县里就读,他们没有课外辅导、没有学习机复读机、没有手机电脑,可就是这样的他们却要在若干年之后和你们走进一样的高考考场。如果说这样的前提下高考也还要和你们一样的分数录取,那就连你,孩子,怕也会觉得是很不公平的。

  你说的不错,国家及当地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多建学校,想办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以保障当地的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应该说,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并且,国家在促进中西部教育发展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比如,选派优秀教师源源不断地去边远地区支教、农村教师工资提高了、山区中小学生也享受到了免费的营养餐等等。而且,妈妈的父辈们就曾经远赴边疆,为那里的教育建设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和努力。但因为那里大都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完成整体的教育发展规划还需要时间,而且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加之这里面涉及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会涉及到各项设施、人员的配套和资源配置的调整等方面问题。可以说无论对于哪一级政府,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的工程。作为政策制定者,在不改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条件下,既要服务国家战略,也要平衡其他地区的发展诉求并不容易。这也是平权问题成为古今中外的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难题的真正原因。

  别的不说,单就我们一路看到的开山筑路的场景,估计你应该能想象得到它推进的艰难,更何况是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可在建过程中,那里的孩子们不能等着,更重要的是建设起来的校园需要大批人才来管理,学生需要大批教师来指导,而即将走进高等学府的这些孩子中的相当一部分正是将来建设他们家乡的中坚力量。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教育资源相对好的地区帮他们一下,扶他们一把。就好像我们的亲戚朋友如果遇到了困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帮助一样。这样说,或许你能明白得透彻些。

  至于你后来提到的,为什么只有江苏、湖北有这么多的外招指标,给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两地学子带来更大升学压力的问题,妈妈也想了很久。说实话,当时妈妈看到那些数据时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特别是在《20__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一本录取率及近三年对比》图表公开之后,妈妈也是焦虑和愤然的。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未来的升学将要面临和肩负的已不仅仅是升学本身自带的沉重负荷,还有额外附加的“较低的升学率”和“颇高的减招数额”这样的双重压力。这几乎颠覆了妈妈这些年对于高考是改变命运乃至改善社会结构“最不坏的选择”和“相对公平”的认知。但同时妈妈也逐渐看到了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背后,社会评价系统单一、劳动价值被低估、资源分配不均、不安全感蔓延等种种社会问题。这些敏感尖锐的问题不仅错综复杂而且矛盾重重,可不管怎样,矛盾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公,损无余还补不足。

  只是细细想来,如今我们所遇到的“不公”和“无余”的现状并非是某一刻一撮而就的,很多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且,在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国家,教育公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只能是相对的、动态的。因为,如果没有了出于政治考量的倾斜,如果戍边人员的子女在受教育机会上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这些地区的人口可能会越来越少,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定。虽然如今这些问题是以这样激烈的方式提出来,但还是需要各级政府努力花时间一一去解决。也就是说,教育的地区乃至全局的改观是需要做长期打算的。我们期待政府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期待教育发展有更好的制度环境,更期待人民的权利能在更为合理的体制和制度环境下得以尊重和保障。而此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能放在“政府应如何改进干预措施”上可能更为现实。

  当然,过程中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诸如,还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特权”及“优势”群体。

  这里妈妈想借一个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游戏来帮助你理解并调整自己。

  话说一位中学政治老师,他通过小小的纸团和垃圾桶,来让学生理解“特权阶段”和每个人的“比较优势”。

  首先,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一样大的纸,让每个人都把纸揉成一个纸团。接着,他在教室的正前方放了一个垃圾桶。然后告诉学生们:“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你们每个人都代表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你们现在都有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只要你们能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手上的纸团投进这个垃圾桶里。”

  马上,坐在教室较后方的同学开始抗议了,“这样一点都不公平!”他们知道坐在前排的同学比他们更有机会把纸团投进垃圾桶里。甚至有人当场表示要拒绝参与这场不公平的竞争。

  随后,大家还是开始尝试扔纸团。如同预期,大部分坐在前排的同学都成功地把纸团丢进纸篓里了(但并没有全部丢进),而坐在后方的同学,则只有少数几位成功。

  游戏结束了,这位老师开始说明:“距离垃圾桶越近的同学,投进纸团的几率越高。这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特权和社会优势。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所有对公平性有忧虑的人,都是坐在教室后方的同学?相反的,坐在教室前方的同学,也相对不会注意到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

  在解释完相关概念后,这位老师用这么一段话结束了这堂课,“比起社会上的很多人,你们作为学生,可以接受教育,这就是‘坐在前排’,是一种优势,你们要留意并使用它,更要去帮助那些没有这个优势的人。另外,我希望你们永远把焦点落在目标的实现上,就算你们在某一方面‘坐在了后排’,也不意味着你们就扔不进纸团,与其抱怨,不如马上行动;多试几次,总能进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游戏,并且这样的规则设定、过程和结果可能还会引起你更加激烈的抵触和反感,但妈妈希望你知道,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而无论是在何种境遇下,只有自身强才是真的强,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改变。或许,减少了普通高校的招生数,对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似乎不太公平,可人生就是如此,所谓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不平,却是绝对的。妈妈希望你明白,当我们不具有先天优势时,更要比别人付出的多,这样才能争取到和别人一样的机会。这个时候自哀自怨是没有用的,仇视社会并以此为由止步不前更不可取。

  妈妈希望你懂得,作为学生的你们,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你们,当务之急,应该做的是尽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快使自己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尖兵,为自己的地区、自己的国家在未来的教育改革、社会推进甚至国际社会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所期望的“公平”和“有余”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不具备改变教育落后、参差不齐现状的实力,光愤怒是没有意义的。

  而当我们的教育发展了,社会整体进步了,所有此前焦虑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相信那时候,已经成为社会栋梁的你们会毫不犹豫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去报效自己的国家,去为相对落后的地区“补不足”,并且也一定会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乡能有这样的实力和胸襟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作为一位父亲,我衷心祝愿即将参加高考和像你一样正在升学路上的孩子们考试顺利!心想事成!

  写信人: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