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教育皆有爱
【摘要】家庭教育充满着爱,可如何对孩子实施父母的爱,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向孩子倾注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友爱,不能实施无原则的庞爱和不理智的溺爱。给孩子施爱要讲究无声地渗透,有形地激励,理智地引导,互动地交往,才能使爱更富有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爱的实施
“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古往今来,有多少豪杰为“爱”而奋力拼搏,为“爱”而低头曲膝,为“爱”而尽情付出,为“爱”而不惜牺牲。男女之间的情爱,朋友之间的友爱,长幼之间的关爱等等都是那么的纯洁珍贵,令人敬仰。可这个“爱”若是用到家庭教育上便赋予了她更加特殊的含义。她既包含孩子对父母及祖辈的尊重,更能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疼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爱”的理解和表达却产生了很大的扭曲。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六个大人(仍至更多)呵护一个孩子的优越环境,给孩子构筑了一个永远也摆脱不了的蜜罐。在这个蜜罐里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真诚的关爱,而更多的是无原则的庞爱和不理智的溺爱。诸如二年级的学生解手后不会擦屁股,三年级的学生不会剥鸡蛋壳,五年级的学生不知怎么挤牙膏等事例都是因为长辈过分的溺爱所造成的。反之也有被爱遗忘的角落。有的家庭不惜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使他们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扭曲。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嘉爵等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当今家庭教育中真爱的严重缺乏。
什么是对孩子的爱?当今孩子需要怎样的爱?父母及祖辈应如何给孩子施爱?这些都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今家庭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必需要站得高,看得远: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为重点,以有利于孩子的终生发展为宗旨。家长给孩子施爱,应该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从生活中渗透,从行动中体现。家庭既要给孩子倾注无私的真爱,更要教会孩子对他人的关爱,体现爱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使爱的教育更具有活力。
爱是伟大的,爱是美好的,爱更应该是理智的、有原则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拙见。
1 渗透无声的爱
对孩子的爱既不是只给孩子吃好、穿好,也不是多对孩子喊几个“小心肝、小宝贝”,更重要的是应该给孩子心灵上、精神上的呵护;教育孩子不在于给孩子宣讲一番又一番的大道理,而是应该抓住孩子学习、生活及身体、心理上的一些小细节,及时加以引导、关心和帮助,使他感到幸福、快乐和温暖,从而和父母产生深厚的感情,才能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给他一点帮助;在孩
子取得成功和进步时,给他一点赞许;在孩子生活中受到挫折时,给他一点鼓励;在孩子的行为上有了不端时,给他一点引导;在孩子的身体上有了不适时,给他一点关爱;在孩子的心理上有了压力时,给他一点欢笑……长此以往,给孩子渗透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会给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为鼓励她那胆小、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女儿参加跳绳比赛,就自己也买来绳子,陪女儿一起训练。女儿跳时,妈妈数数,妈妈跳时女儿计时;女儿跳失误时妈妈鼓励,女儿有进步时妈妈赞扬。两人配合十分睦切,孩子对训练非常感兴趣,进步也特别快,所以在比赛中拿到了二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张小小的奖状,在大人眼里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一位从未亲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来说,则是莫大的荣誉,是对她付出努力的最高奖赏。亲自体验比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孩子有了这次的成功,便充分树立了自信,她在以后的校园生涯中,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成了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想这位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她妈妈的一份功劳吧。
2 实施有形的爱
无声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生活的细节中,而有形的爱则表现在家长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上。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妇女非常孝敬老人,每天拿热水给她婆婆泡脚,并亲切地说:“妈妈请泡泡脚吧,这对身体有好处。”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未成年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当她忙完婆婆的事后,却看到她的儿子端着一大盆热水踉跄走来,并奶声奶气地说:“妈妈,请洗脚。”这时的“妈妈”是多么激动啊!这么小的儿子,怎么那么懂事呢?我想,这就是以身作则这一有形的爱的教育作用吧。
当然也有反面的教材。有这么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爷爷年老、眼瞎、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妈妈靠打工、种田养家糊口,一个孩子尚未成年,家庭条件虽不算好,但也衣食无忧。可是妈妈对爷爷却非常刻薄,让爷爷睡在柴房的草堆里,不给爷爷上桌吃饭,只在爷爷睡觉的草堆边放一个破了一个缺口的碗,每天吃饭时就象喂狗一样地舀一勺饭倒在这个破碗里让爷爷吃,吃完了也不给爷爷洗碗,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由于长期受妈妈的虐待,爷爷终于支撑不住去世了。当办完了丧事,妈妈要把那个破碗扔掉的时候,突然被她的儿子叫住了:“妈妈,这个碗别扔掉,留着它,等你们老的时候,我还要用它给你们吃饭呢。”这时,妈妈的心扑突一沉,眼泪顿时倾注而下,原来,她平时对待爷爷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已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可怜的妈妈现在就是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是啊,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在校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在家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办事认真的父母,就有学习认真的孩子;有做事马虎的家长,就有作业马虎的孩子;有诚实守信的长辈,就有不说谎话的孩子;有不讲文明的家人,就有不懂礼貌的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身先士卒,做好孩子的榜样,不仅要在语言上教导孩子,更要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这是父
母很难做到而又必须做到的。
我们要给孩子实施有形的爱,这个“形”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激励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3 倾注理智的爱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需要父母的爱。而正确的爱应该是有理智、有原则。作为家长在引导、教育、激励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给孩子倾注的是友爱、关爱和真爱,而不是庞爱和溺爱。
首先,应该把爱藏起一半。俗话说:“爱孩子应该爱在心里。”这就是藏爱的育子方法。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也是应尽的职责,但得有个“度”。韩非有句名言“慈母有败子”。意思是做母亲的过分慈爱,子女就不会成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孩子吃好穿好没什么不对,但不能缺乏理智。如果一应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给了孩子过分的溺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播下的是“龙、凤”之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蛇、蝎”之果。
某学者家庭条件优越,但对孩子却“狠得下心”,上学不用专车接送,让孩子独自挤公交车;用餐不吃小灶,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吃大锅饭;在家不雇保姆,让孩子自理家务;在学习上不依赖辅导,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他的意图是让自己的孩子在挑战中生活,在挫折中成长,我想这就是藏爱教育吧。
其次,应有“逐雏出巢”的勇气。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里有过这样一个镜头:一群小鸟,在它们的爸妈的精心养育下长大了,可它们刚学会飞行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当小鸟眷恋自己温暖的窝巢不愿离去时,爸妈便不顾亲情,非把它们逐走不可。这在人类看来似乎有些不尽情理,其实这是鸟类的天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天性,才使小鸟们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要是我们家长也有这种“逐雏出巢”的勇气的话,还愁子女不会成长,不能自立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