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3课(苏州园林)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2024-06-12 来源:爱够旅游网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3课(苏州园林)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苏州园林》教材说明

【一】整体把握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观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确实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说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关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能够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通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要紧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那么“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事实上也是幸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能够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二】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逻辑分明

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是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表达,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表达。全文的结构的脉络大致是如此: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然后就形成那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项设计原那么(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捎带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别风格);最后结束全文。文章严丝合缝。

2、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只是十多处,怎么样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呢?作者通过周密的观看,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那

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如此就从景物间的内在联系上抓住了要紧的特点,做到以一统百。

3、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在本文中,作者将其他地方的园林跟苏州园林相比,使苏州园林的每一个具体特色都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二)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三)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旧有丰富多彩的感受,因此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4、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要紧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依照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晰、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5、语言准确简练,耐人寻味 ①动词的运用,如“假如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呀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②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就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③描写性词语的准确运用,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特别难用其他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特别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曲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苏州园林》教学建议

【一】教学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能够预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的图片作对比,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北京园林的彩绘等,关心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二】要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获得更全面的关于园林建筑艺术的知识,可参看《自读课本》第三册里陈从周的《园日涉以成趣》一文。陈从周是闻名的园林专家,《园日涉以成趣》中对山水、长廊云墙、树木在园林中运用的原理作了透彻的说明,能够关心理解本文。

【三】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晰,这种写法足资借鉴。能够结合课后第四题,进行一次口头作文或小作文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