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阚文玉
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06期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传承,沉淀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有着天然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熏陶力。学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担负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时期,如何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校园文化、育人理念、特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与见解。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这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而学校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一方面探索如何帮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在实践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 一、确立“爱与责任”的育人理念
爱即仁爱,责任即担当。在仁爱且有担当的育人理念下,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品德修养的榜样,并把这个理念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在育人过程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之举,并把爱与责任的理念在校园的文化墙及各醒目处加以宣传和释义。此外,学校发动学生充分利用黑板报等载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耳之所闻、足之所涉、目之所及都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能时时刻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一)以活动体会传统文化
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局限于理论与书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一主线,以节日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充分利用宣传栏张贴海报,介绍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戴荷包、饮雄黄酒等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或表演关于屈原的故事,知晓端午节来历,教育学生体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爱国忧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为国捐躯的精神;让孩子利用假期回家过端午节,参与相关的民俗活动,在实践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如:在清明节时,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前往烈士陵园开展“诵读英烈诗词”、清明祭扫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对传统节日加深了认识,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会了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用艺术传承传统文化
很多音乐、美术等作品中都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了积极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艺术,学校可组织创建许多社团,开设书法、声乐、国画、民族舞蹈等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都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如教授学生如何欣赏中国传统的乐器演奏以及如何赏析国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主动接触它们,最后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传统文化。学校积极鼓励社团成员参加音乐或舞蹈表演,既传扬了民族文化,又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艺术内涵的认识,能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用礼仪践行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注重平时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来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中,比如,要求上课铃打响后,孩子们要迅速回到座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要起立站直,向教师问好,并行注目礼;学生在课堂上坐在板凳上要头正、身直、脚放平;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穆,站直、立正、敬队礼;见到教师,要恭恭敬敬地敬队礼;与同学相处要宽容,礼貌用语不离口,等等。平日里,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发现做得好的,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发现做得不好的,及时给予提醒。学校每周评选一个优秀文明小组和一个“文明之星”,以此激励孩子们注重文明礼仪,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爱与责任”的育人理念下,学校可以通过活动、艺术、礼仪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内容、传播载体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