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以文献所见六十余人碑额为中心
2022-05-25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学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 以文献所见六十余人碑额为中心 肖红兵 摘要: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褒奖卒葬臣僚的特殊方式,也是宋代政治运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约 始于皇裙年间仁宗篆赐王曾和吕夷简碑额。两宋共有11位皇帝曾经御赐神道碑额,赐额对象多为勋德 显著之臣。文献所见获得御赐碑额的臣僚总数约有69人,但赐额原因和时间等多未见史书详载,不少 碑额名称亦存有错讹。宋代御赐碑额主要分为御篆、御书和诏赐三种。赐额字数从两字至十余字不 等。碑额内容则多为表达德义和功勋的文字。 关键词:宋代;神道碑额;御赐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669(2013)05—0081—08 李唐以降官员卒葬后刻立神道碑较为盛 行,少数大臣还会获受皇帝御制碑文。至宋代, 皇帝已很少为卒葬臣僚赐御制神道碑文,而从 仁宗朝开始改以御赐碑额的方式。御赐神道碑 “功勋”等十余字为内容,并直接反映出卒者的 身份、地位和君臣关系等。关于御赐神道碑额 这一特殊的政治行为,学界尚没有人给予过较 为全面的关注①。本文拟对宋代御赐碑额的起 始时间和赐额内容等问题初作探讨,借以揭示 额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时期,他曾亲题韩思复墓 碑日“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以及张说之父墓 碑日“呜呼,积善之墓”|2 J,其“忠孝”和“积善”等 字与宋代“勋德”字碑额内涵相近。御赐碑额在 宋代御赐碑额的大致情实。 一、宋代御赐神道碑额 起始时间献疑 宋代有所发展,不仅成为朝廷褒奖大臣的重要 方式,也是官员卒葬制度的重要内容。宋代御 赐碑额大致分为御篆、御书和诏赐三个层次,其 虽然宋代官员卒葬后刻立神道碑较为普 遍,但是皇帝亲制碑文或御赐碑额并非常例,也 未能形成一种专有制度。从史书所载的60余人 碑额来看,宋代御赐碑额的对象多为勋德卓著 核心内容是皇帝赐以几个特殊文字作为神道碑 额的内容,并非简单的某某之碑。据笔者不完 全统计,宋代有1l位皇帝曾御赐神道碑额,文献 明确记载获赐碑额人数达69人,赐额事迹可详 的官员,亦不乏宗戚和身份特殊之士。由于仁 宗早期所赐碑额主要发生在官员既葬若干年以 后,赐额时间大多难以详考,因此我们有必要先 对御赐神道碑额的起始时间略作考察。 考者亦有60余人。另外,宋代早期御赐碑额多 以“德义”两字为额,但从神宗开始,御赐碑额在 形制和内容上发生了重要变化,碑额名称多以 收稿日期:2013—07—01 作者简介:肖红兵,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1),主要从事宋及明清文化史研究。 81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 据文献所载,宋代最早的御制神道碑当属 太宗所撰“赵中令公普神道碑”②,即赵普之碑。 证之诸史,较早记载此神道碑的是宋敏求的《春 明退朝录》一书,此后宋氏的记载又为孙逢吉和 王明清等人传抄或续补,但他们仅称太宗御制 了赵普碑文而未言及碑额。另外,李焘在追述 赵普卒后的葬事时称“又亲撰神道碑,书以赐 焉”口" ,也未言及御篆碑额。《宋史》云“上撰神 道碑铭,亲八分书以赐之” 】8 ,意与《续资治通 鉴长编》(后文一律简称《长编》)所记略同。《宋 会要辑稿》则称“太宗御制赵普碑文并书,又篆 其额” ”,直言御篆了赵普碑额。王应麟《玉 海》亦云“至道三年六月,制韩王赵普神道碑铭, 亲八分书以赐之,并篆额,人谓三绝”[61601-602,明 言太宗御篆了碑额。总的来看,宋太宗所撰赵 普之碑当是宋代御制的第一块神道碑,其“赵中 令公普神道碑”额或系太宗亲篆,但这与仁宗及 以后诸帝所篆赐“勋德”字碑额在形制和内涵上 都相差甚远,因此赵普碑额并不被视为宋代御 赐碑额的开始。 宋人大都认为御赐大臣神道碑额始于皇{;占 时期(1049—1054年),即仁宗篆赐王曾“旌贤” 碑额,而有关这一赐额情况的记载,最早见于 《春明退朝录》:“皇祜中,王侍郎子融守河中还, 乃以唐明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之,仁宗遂御篆 赐沂公碑日旌贤。其后踵之者……”l7 这里的 “沂公”即王子融之兄王曾,所谓“其后踵之者” 意即王曾“旌贤”碑额是仁宗篆赐的第一块大臣 神道碑额。证之诸史,《长编》在叙述王曾卒后 云“皇j;占中,上为篆其墓碑日旌贤之碑,后又改 其乡日旌贤。大臣碑得赐篆,自曾始”b , 而《宋史・王曾传》亦云“大臣赐碑篆,自曾始” , 《宋会要辑稿》在叙说王子融上进唐碑时云“仁 宗遂赐其兄曾碑日‘旌贤’,自后勋戚之家多赐 之” 。除此,王称《东都事略》对王子融乞请 御篆碑额之事记述最为翔实: 皇祜中,曾弟子融言:“臣兄曾事章圣, 兴诸生,不十年总大政。其后拜玉几下闻 顾命,章献听政,臣兄确然秉正,勤翊王家 大业以安陛下。幸诏词臣勒铭隧石,诚得 82 天笔篆额,敷贲前人,死且不朽 ”因以唐明 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之。仁宗乃御篆“旌 贤碑”三字赐其家,其后踵为故事。 以上所述及的文献皆言 宗篆赐王曾碑额时间 在“皇禧中”,但这个时间所指并不具体,一般可 理解为皇=i右二三年或四年(1051年或1052年),而 王子融守河中事亦未见史载,《东都事略》也未 言及王子融守河中一事。王曾卒于宅元元年 (1038年)十一月戊午,仁宗篆其碑额的具体情 实李焘已略作考辨: 《吕氏家塾记》云:皇桔初,王沂公家始 乞御篆碑额,仁宗同日自制二碑名,亲书以 赐二家,沂公日“旌贤碑”,文靖公日“怀忠 碑”各三字。王子融乞上为沂公亲书碑文. .上日:“吕夷简何故无请?”左右日:“非故事 也。”遂请书“怀忠碑”赐之。以坟寺为怀忠 荐福院,又改马亭乡为怀忠。《春明退朝录》 云“怀忠”踵沂公而赐.误也。0 据李焘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宗篆赐王曾碑额的时间或为皇祜初,赐额方式 则属于臣下乞请御篆;当日仁宗亲自篆制了丁、 吕两人碑额,并非王氏一人碑额;左右所言“非 故事也”表明,乞请御篆碑额在此之前并没有先 例。 一般而言,只有特别重要的大臣卒葬以后, 皇帝基于卒者的勋德等因素才会亲制碑文。由 于官员神道碑文大多较为冗长,臣僚之家是绝 对不敢私自乞请御制碑文的。这里王子融所凭 依的是唐玄宗题裴耀卿碑额事例,然而考诸唐 史可知,玄宗并未御题过裴耀卿之碑额,而是御 书了裴光庭碑文,再命裴耀卿书写御题文宇 。 王子融或依此例乞请仁宗为王曾“亲书碑文”, 结果仁宗改以篆赐碑额代替御制碑文,从而开 启了乞请御赐卒葬臣僚碑额的先例。至于 宗 同时篆制了吕夷简“怀忠”之碑额,则明确见于 史书所载:“后曾家请御篆墓碑,帝因惨然思夷 简,书 }不忠之碑’四字以赐之。”_4 “ 由上述分析来看,仁宗篆赐王曾碑额的起 因是王子融为其兄王曾乞请御书碑文,结果 宗御制了两块碑额以赐王、吕二家。由于是王 曾家人请求御篆在前,又是仁宗当日所篆第一 块神道碑额,因此后人皆以为宋代“大臣碑得赐 篆,自曾始”_3】2 。此说似需作进一步辨析,当仁 宗问及“吕夷简何故无请”时左右以“非故事也” 应之,于是遂请仁宗篆书“怀忠”碑额以赐昌氏, 这里的“非故事”所指当是在此之前并没有臣僚 乞请皇帝御篆碑额的先例,未必是说皇帝没有 主动篆赐过臣僚碑额。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 是,王曾碑额应是宋代第一块由臣下乞请篆赐 的碑额,但这一碑额是否为仁宗最早篆赐的碑 额尚难推定。 从宋代史籍所载碑额情况看,在篆赐王、吕 两人碑额之前,仁宗可能已经主动篆赐过李迪 “遗直之碑”。李迪卒于庆历七年(1047年)冬十 月,史称“壬子,迪卒,赠司空、侍中,谥文定。帝 篆其墓碑日‘遗直之碑’,又改迪所葬鄄城之邓 乡日‘遗直乡”’[3]3888o《宋史》中李氏本传所载文 字意与此同,但不知何故《春明退朝录》却没有 记载这一碑额。比宋敏求稍晚的王辟之在《渑 水燕谈录》中载有仁宗御赐13人碑额,虽比宋书 少了10人碑额,却在王曾和寇准碑额之后增载 了李迪“遗直”碑额。从所载碑额内容看,王书 并非袭抄于宋书,他在记载诸人碑额名称后亦 说“或云,初王子融守河中,模唐明皇题裴耀卿 碑额献之,仁宗乃赐文正碑日旌贤,大臣碑额赐 篆,盖始于此。其后英庙、神考,亦屡有赐者”[8]。 王辟之所谓“盖始于此”还只是一种推测,而宋 敏求在记述王曾碑额后则云“其后踵之者”,实 际上是把王曾碑额作为宋代御赐碑额的开始。 虽然《春明退朝录》一书记载仁宗御赐碑额 最为详细,所载碑额人数亦达21人之多,但令人 奇怪的是他遗漏了李迪“遗直”碑额。虽然仁宗 篆赐李迪碑额的时间和原因未见史载,但是从 御赐碑额的内容来看,王曾、吕夷简和李迪三人 均是获赐两字碑额后又改其乡名,赐额手法和 碑额内涵基本一致,而其他人获赐碑额后均没 有再改乡名。这种情况表明篆赐李迪碑额时间 或许会早于王曾碑额,李迪碑额可能是在他卒 葬后不久即由仁宗主动篆赐,而非李氏家属乞 请御篆,因此当仁宗问及“吕夷简何故无请”时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 臣僚只能以“非故事也”相告。 综上所述,李迪碑额可能是仁宗主动篆赐 的第一块神道碑碑额,而王曾碑额则是臣僚之 家乞请皇帝篆赐的第一块神道碑额,因此所谓 “大臣碑得赐篆,自曾始”或非宋代实情。自王 曾以后,臣僚之家乞请御篆碑额渐成风气,乃至 成为宋代御赐碑额的重要方式,以至于仁宗晚 年不得不下诏“白今臣僚之家,毋得陈乞御篆神 道碑额”¨5_2 。 ”o 二、宋代文献中御赐 神道碑额名称辨误 正如前文所述,较早关注宋代御赐神道碑 额的是《春明退朝录》一书,此据王明清所说“御 书碑额,其始见之宋次道(宋敏求字)《退朝 录》” 。考之其他史籍,所载碑额内容大多因袭 宋著或续补其书,作者及成书时间也都晚于宋 氏。 宋敏求书中首载仁宗御赐碑额之事,自王 曾“旌贤”碑以下,宋敏求又列举了吕夷简等23 人神道碑额: 怀忠吕许公。显忠李忠武。旌忠寇莱 公。全德元老王太尉。教忠积庆文潞公父 洎。亲贤李侍中用和。褒亲齐国献穆公 主。旌功曹襄悼。旧学晏元献。崇儒丁文 简。旧德张邓公。显先积庆赵中令子承 诏。旌忠怀德张侍中耆。儒贤高文庄。褒 贤范文正。思贤刘丞相沆。清忠王武恭。 旌忠元勋狄武襄。褒忠陈恭公。纯孝张文 孝。英宗御篆忠规德范宋元宪。上(宋神 宗)御篆淳德守正吕文穆。大儒元老贾魏 公。 以上所引碑额中,王曾、吕夷简、寇准、王旦、李 用和、曹利用、晏殊、张士逊、范仲淹、刘沆、陈执 中、宋庠、贾昌朝等l3人《宋史》中皆详载其赐额 事迹,而其他11人碑额史传皆未载及。另外,宋 敏求卒于元丰二年(1079年)夏四月甲辰,其所 记碑额仅是元丰二年以前御赐碑额的大致情 况,其中不乏若干错讹和遗漏之处,下文将略作 83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 辨析。 错讹之一,“显忠李忠武”当为李继隆“显 功”碑额之误。宋代李氏谥号忠武者仅有李继 隆一人 % ,其神道碑额实为“显功”,即《长编》 云“赐李继隆神道碑额日‘显功”’[314108,《宋会要 辑稿》亦云“显功,鲁国忠武公李继隆”[5]2273。另 外,“显忠”碑额实哲宗诏赐蔡挺碑额,即元韦占四 年(1089年)五月“诏赐蔡挺神道碑以‘显忠’为 额” ,此时宋敏求已卒10年。 错讹之二,“褒亲齐困献穆公主”碑额当为 “褒亲旌德之碑”。公主系太宗之第八女,于仁 宗则为八姑,时称魏国大长公主。献穆公主薨 于皇桔三年(1051年)三月,是时仁宗悲恸之余 追封公主为“齐国大长公主,谥献穆”,并“制挽 辞,仍篆碑首日‘褒亲旌德之碑”’ 。。这块御 赐碑额也是宋代唯有的一块女性神道碑碑额, 其特殊性不言而喻。 除了上述两处错讹碑额外,宋氏书中未记 载的仁宗御赐碑额亦有两例,其事迹略考如下: 其一,程琳“旌劳”之碑。清人钱大昕《廿二 吏考异》摘录宋著所载24人碑额后,引杜大琏 《名臣碑传琬琰集》载仁宗御篆程琳“旌劳”之 碑⑤,此碑文为欧阳修所撰,《宋会要辑稿》云“旌 劳,故相程琳”[5]22730程琳卒于嘉{;占二三年(1058 年)闰三月,既葬的第二年,其子程嗣隆泣请“得 立碑”,仁宗以为琳有劳于国家,乃大书日“旌劳 之碑”⑤。 其二,李迪“遗直”之碑。在宋敏求之后,记 载御赐碑额的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称“仁 宗天纵多能,尤精书学,凡宫殿门观,多帝飞白 题榜,勋贤神道,率赐篆螭首”,并列举了自王曾 以下仁宗所书l3人碑额,其中为宋著所遗漏者 仅李迪“遗直”碑额。李迪碑额亦见《长编》所 载:“(庆历七年冬十月)壬子,迪卒,赠司空、侍 中,谥文定。帝篆其墓碑日‘遗直之碑’,又改迪 所葬鄄城之邓乡日‘遗直乡’。” 而《宋史・李 迪传》所载碑额文字与此略同,但赐额原因和时 间不详。 除了以上所述碑额外,宋氏《春明退朝录》 所载文彦博父子、赵普子承诏、张耆、王德用、狄 R4 青和张观等六人御赐碑额史未详载。钱大昕存 《廿二史考异》中补叙神宗、哲宗等皇帝所赐5人 碑额名称后.复注云“丁文简者度也,高文鹰者 若讷也,王武恭者德用也,狄襄者青也,张文学 者观也”[ ,实因宋氏书中所言溢号与《宋史》诸 人传所载相合。 与上述《春明退朝录》所载碑额相比,《术会 要辑稿》所记北宋御赐碑额情况则更为详细准 确,碑额数量也多出近一倍。该书所载碑额分 前后两次记述,其前一处日“御篆神道碑额”,々 记仁宗和英宗所御赐碑额,即 曾以下24人碑 额。 仁宗:旌贤故相王曾、旌忠故相菜国公 寇准、旧学故相晏殊、旌功故枢密使曹利 用、怀忠故相吕夷简、旌忠勋德故枢密使张 耆、显功赠大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李口隆、纯 孝观文殿学士张观、褒贤赠礼部尚书范仲 淹、褒亲献穆大长公主、儒贤观文殿学士高 若讷、崇儒观文殿学士丁度、清忠故枢密使 王德用、思贤故相刘沆、旌忠元勋故枢密使 狄青、褒忠故相陈执中、全德元老故相王 旦、亲贤陇西郡王李用和、教忠积庆宰相文 彦博父洎、显功鲁国忠武公李继隆、遗直故 相李迪、旌劳故相程琳。英宗:大儒元老故 相贾昌朝;忠规德范故相宋庠 这24人碑额名称与宋敏求所记略有差异:1.李 继隆碑额为“显功”,并作两次记载,仅碑主职衔 不同;2.增载了程琳“旌劳”和李迪“遗直”两块碑 额;3.以贾昌朝“大儒元老”碑额为英宗所御篆; 4.以张耆碑额为“旌忠勋德”,而非“旌忠怀德”; 5.未载神宗所篆碑额,故无吕蒙正“淳德守『F”碑 额。 其后一处日“御书神道碑额”,并云“《实录》 有,止称赐神道碑额,而不言御书者,别载丧华 门”_5 ”,专记神宗至钦宗四帝所赐碑额,即韩琦 以下1O人碑额,所遗漏未录碑额亦不少 这10 人碑额列述如下: 神宗: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赠尚书令韩 琦、忠勤懿戚赠侍郎向经、决策定难显忠基 庆卫王高琼、克难敏功钟庆康王高继勋、两 朝顾命定策亚勋赠太师中书令曾公亮(初 赐两朝顾命赞策勋德后诏政之)。哲宗:显 忠尚德赐太师富弼、忠清粹德赠太师温国 公司马光。微宗:旌忠赠镇童军节度使赵 隆、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臣赠太师……(蔡 确)。钦宗:张商英0[5]2275 以上韩琦、向经、高琼、高继勋、曾公亮、富弼、司 马光和蔡确等8人碑额,《宋史》传中皆有详载。 需要说明的是蔡确碑额,《蔡确传》称“崇宁初, 配飨哲宗庙庭,蔡京请徽宗书‘元丰受遗定策殊 勋宰相蔡确之墓’赐其家” ¨卯 。《宋会要辑稿》 在记蔡确碑额时又证之云:“《徽宗实录》止云赐 碑额日‘元丰受遗定策宰臣蔡确之墓’,确本传 所载又有殊勋二字,乃其子}胃请御书,因而赐 之。” 至于张商英碑额名称与事迹均不见史载, 《宋会要辑稿》仅云:“靖康元年九月,工部员外 郎李士观乞诏词臣撰商英神道碑。诏依奏,碑 额朕当亲书。《实录》不载额名,亦不载赐御书月 日。”_5J2 ’ 除了《渑水燕谈录》和《宋会要辑稿》对《春 明退朝录》所记北宋御赐碑额略有纠正和增补 外,南宋王明清《挥麈录》亦载有“御书碑额”一 事,兹摘引如下: 次道所纪碑名之后,韩忠献曰两朝顾 命定策元勋,曾宣靖日两朝顾命定策亚勋, 富文忠日显忠尚德,司马文正日清忠粹德, 赵清献日爱直,高武烈日决策定难显忠基 庆,高康王日克勤敏功钟庆,韩献肃曰忠 弼,孙温靖日纯亮,范忠宣日世济忠直,韩 文定日世济厚德,姚兕日世济忠武,赵隆日 旌忠,冯文简日吉德,王文恭日元丰治定弼 亮功成,蔡持正日元丰受遗定策勋臣,折可 适日旌武,刘仲偃日旌忠褒节,陈长卿曰褒 功显德,秦敏学日清德启庆。l9 以上2O人碑额,仅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 高琼、高继勋、赵隆和蔡确等8人碑额与《宋会要 辑稿》所载碑额基本相同。王著虽未载向经和 张商英碑额,却增载了另外l2人碑额,所载碑额 已经涉及到了南宋初期,如韩忠彦“世济厚德”、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 秦敏学“清德启庆”和陈康伯“褒功显德”,三人 碑额系宋高宗所赐,称得上是对《春明退朝录》 所记御赐碑额的续补。王明清所增载的12人碑 额均见史载,赐额时间也多可考之,此不赘述。 除此,王应麟《玉海》云: 自王曾至程琳,赐碑额者二十二人。 英宗二人,贾昌朝,宋庠。神宗五人,韩琦 至曾公亮。哲宗二人,富弼,司马光。微宗 二人。钦宗一人。 这显然都是北宋时期的情况,其中仁宗、英宗、 神宗三朝御赐碑额数量与上文所考基本符合, 哲宗所御赐碑额少了l0人,至于“钦宗一人”疑 为张商英碑额。 南宋御赐碑额情况,除了《宋会要辑稿》录 有孝宗御赐韩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和吴磷 “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以及《挥麈录》所载韩忠彦 和秦敏学等四人碑额外,主要见于李心传《建炎 以来朝野杂记》,其中列有“渡江后赐墓碑额” 条: 渡江后,大臣未有赐墓碑额者。绍兴 初,上始书韩文定神道日“世济盛德之 碑”。其后得此赐者亦不多。秦丞相父“清 德启庆”、秦丞相“决策元功精忠全德”、陈 文恭“精忠显德”、杨和王“安民定功佐运兴 德”、刘忠显“旌忠褒节”、吴信王“安民保蜀 定功同德”、韩蕲王“中兴佐命定国元勋”、 史太师“纯诚厚德元老”、周益公“忠文耆 德”。[川 以上碑主姓名依次为韩忠彦、秦敏学、秦桧、陈 康伯、杨存中、刘耠、吴磷、韩世忠、史浩和周必 大。李心传所载碑额中韩忠彦、陈康伯、杨存中 3人碑额名称,与其他书籍所载略有不同,考之 如下: 其一,韩忠彦碑额当为“世济厚德之碑”。 除了《挥麈录》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记载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甲午,“中散大夫、 提举亳州明道宫韩澡为其父故观文殿大学士忠 彦请谥……上篆其神道日‘世济厚德之碑’,谥 文定”H ,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所记与此相 同。另外,《宋会要辑稿》亦云“(建炎四年八月) 85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 二十五日,赐故相韩忠彦御书神道碑额日世济 厚德之碑” ,明确载有碑额名称和赐额时间。 其二,陈康伯碑额当为“旌忠显德之碑”。 王明清云“陈长卿日褒功显德”,考诸宋代史书 所谓陈长卿者系指陈康伯,长卿即陈康伯字 Ⅲ , 而其碑额当为“旌忠显德”四字。李心传此处记 陈氏碑额为“精忠显德”,亦误差一字。陈康伯 《陈文正公文集》卷七和卷一二均载其碑额为 “旌忠显德之碑”⑥,又如《宋宰辅编年录》云“薨 时年六十九,上辍朝三日,官其亲属十一人,御 书旌忠显德之碑表其墓” 。《宋会要辑稿》则云 “(乾道)三年二月,赐故赠太师陈康伯御书神道 碑日旌忠显德之碑” 。 ,详载碑额名称和赐额 时间。 其三,杨存中碑额当为“安民定功翊运忠德 之碑”。据《宋会要辑稿》载“(乾道八年)八月一 日,赐故太师和王杨存中御书神道碑额日安民 定功翊运忠德之碑” _2 ,而李心传所记“杨和王 安民定功佐运兴德”实为御赐杨氏阁名,即《挥 麈录》所云“御书阁名……杨正父日安民定功佐 运兴德”[ 。 除了上述两书外,《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 要录》等书中也有部分南宋官员的碑额信息可 供参考。例如,郑居中墓碑额见于《宋史》所载: “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 华原郡王,谥文正。帝亲表其隧日政和寅亮醇 儒宰臣文正郑居中之墓。” _l“∞另外,张俊碑额 为“安民保泰翊戴元勋之碑”,仅见于清乾隆《江 南通志》所载⑧,但不知何故宋代史书均未载此 额。概括地看,南宋御赐碑额虽然比北宋少了 很多,但是赐额时间一般都见于史载。 三、宋代御赐神道碑额概况分析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的皇帝及所赐碑额数量 等多见于宋人著述之中,后世书籍袭抄前人者 居多,且碑额名称等多有差异。据笔者不完全 统计,宋代有1 1位皇帝御赐过神道碑额,史书所 见碑额数目约有69人(含赵普碑额)。具体情况 参见表l: R6 表1 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表 除了宋钦宗御赐张商英碑额名称不详以 外,其余68块碑额均见史载。这68块碑额实际 上涉及到了67个人(含赵普),网其中王蛙神道碑 额先后由哲宗和徽宗御赐。宋太宗御篆赵普碑 额之事参见前述,下面拟将史籍所见f■宗以下9 位皇帝(钦宗除外)御赐碑额名称等分述如下: 1.宋仁宗御赐24人。(1)两字碑额:显功李 继隆,旌忠寇准,褒忠陈执中,纯孝张观,清忠王 德用;(2)四字碑额:遗直之碑李迪,旧德之碑张 士逊,亲贤之碑李用和,旌功之碑曹利用,旌贤 之碑王曾,怀忠之碑吕夷简,褒贤之碑范仲淹, 崇儒之碑丁度,旧学之碑晏殊,儒贤之碑高若 讷,旌劳之碑程琳,思贤之碑刘沆,旌忠元勋狄 青,旌忠怀德张耆,显先积庆赵承诏,教忠积庆 文泊;(3)六字碑额:褒亲旌德之碑魏国大长公 主,全德元老之碑王旦,儒林旧德之碑赵师民 2.宋英宗御赐2人。六字碑额:大儒元老之 碑贾昌朝,忠规德范之碑宋库。 3.宋神宗御赐6人。(1)四字碑额:淳德守正 吕蒙正;(2)六字碑额:忠勤懿戚之碑向经;(3) 八字碑额:克勤敏功锺庆之碑高继勋;(4)十字 碑额: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韩琦,决策定难显 忠基庆之碑高琼,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曾公 亮。 4.宋哲宗御赐14人。(1)两字碑额:懿文于 畦,爱直赵扦,忠弼韩绛,显忠蔡挺,忠纯赵概, 纯亮孙固,懿文元绛,旌旧李端愿,吉德冯京; (2)四字碑额:世济忠武姚兕,忠清粹德司马光, 显忠尚德富弼,纯诚厚德吕公著;(3)六字碑额: 清忠旧德之碑张异。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 5.宋徽宗御赐7人。(1)两字碑额:旌忠赵 要说明的是,大部分碑额获赐时间难以详考,因 隆,旌武折可适;(2)四字碑额:世济忠直范纯 仁;(3)六字碑额:旧德褒贤之碑吴居厚;(4)八 字碑额:元丰治定弼亮功成王畦;(5)十二(十 此,笔者暂没有将具体赐额时间注于碑额名 后。至于这些碑主的身份类别,可参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御赐碑额的对 象主要是勋业德义之臣,其中宰执官员计有51 人,约占文献所载御赐碑额总数的314。除此,少 数武将、勋戚之家和特殊人士等基于某种原因 而获赐碑额。 从前述御赐碑额名称来看,我们能够得到 以下几点认识:一、宋代皇帝御赐碑额中的德义 四)字碑额: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臣蔡确之墓 蔡确;(6)十五字碑额:政和寅亮醇儒宰臣文正 郑居中之墓郑居中。 6.宋高宗御赐5人。(1)六字碑额:旌忠褒节 之碑刘耠,世济厚德之碑韩忠彦,清德启庆之碑 秦敏学;(2)八字碑额: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秦桧; (3)十字碑额:安民保泰翊戴元勋之碑张俊。 7.宋孝宗御赐4人。(1)六字碑额:旌忠显德 之碑陈康伯;(2)十字碑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 之碑韩世忠,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吴磷,安民 定功翊运忠德之碑杨存中。 字均为偶数,字数最多增至1O字;二、除了哲宗 御赐碑额一律不带“之碑”字外,其他皇帝御赐 碑额则以带“之碑”二字居多,带“碑”字碑额并 不多见;三、宋代御赐碑额主要集中于宋仁宗时 期,这一时期所赐碑额除去“之碑”或“碑”字外, 8.宋宁宗御赐3人。(1)六字碑额:清忠亮直 则以勋德为内涵的两字额为主,仅有3例四字碑 额;四、英宗、哲宗和宁宗所御赐碑额仍以德义 为主,而神宗、徽宗、高宗、孝宗和理宗所赐碑额 则彰显出碑主的身份、地位和勋业等,或可说明 之碑陈俊卿,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2)八字碑 额:纯诚厚德元老之碑史浩。 9.宋理宗御赐2人。(1)四字碑额:宗老元勋 赵汝愚;(2)八字碑额:公忠翊运定策元勋史弥 远。 御赐碑额在神宗以后开始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 响。以神宗所赐碑额为例,除吕蒙正碑额史未 以上所列67块碑额中,“德义”字碑额约为 46块,而“功勋”字碑额则有21块,这种分布正说 详载外,韩琦和曾公亮是朝廷重臣,其碑额均为 十字“功勋”字额,而向经和高氏父子则是外戚, 这种情况或可表明神宗时期御赐碑额主要出于 政治因素的考虑。 明宋代御赐碑额宗旨在于褒奖勋德之臣,而某 些特殊人士获赐碑额则与其时的政事相关。需 表2宋代御赐碑额碑主身份信息表 碑主身份 碑主姓名 合诗|人 约占比例 赵普、吕蒙正、寇准、王旦、李迪、王曾、张士逊、吕夷简、晏殊、贾昌朝、陈执中、 宰相 宋庠、刘沆、韩琦、曾公亮、富弼、韩绛、王硅、蔡确、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韩 32 47.06% 忠彦、张商英、郑居中、秦桧、陈康伯、史浩、陈俊卿、周必大、赵汝愚、史弥远 执政 曹利用、范仲淹、丁度、高若讷、程琳、张观、狄青、王德用、张耆、张异、赵扦、蔡 挺赵概、孙固、元绛、冯京、吴居厚、张俊、韩世忠 、19 27.94% 10.29% 5.88% 2.94% 4.41% 1.47% 武将 李继隆、姚兕、赵隆、折可适、刘耠、吴磷、杨存中、(高琼、高继勋、狄青、张俊、 韩世忠) 7(+5) 外戚 宗戚 李用和、向经、高琼、高继勋 献穆大长公主、李端愿 4 2 3 1 官员亲属 文洎、赵承诏、秦敏学 一般官员 赵师民 说明:表中共计68人,分类中武将类部分碑主身份与执政、外戚两类略有重叠,故数据占比仅指 各类碑主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 87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 结语 综上所述,御赐神道碑额可能始于宋仁宗 皇裙时期,其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 政治现象。宋代不仅御赐神道碑额数量较多, 而且篆赐碑额的皇帝亦多于后世朝代。宋代御 赐碑额在形制和内涵上也多有变化,诸如赐额 字数在不断增多,而碑额内容也从纯粹的德义 层面趋向于功勋与地位等方面。这种差异既反 映出御赐碑额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行为,也 一定程度地表明御赐碑额的皇帝和碑主之间存 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虽然御赐神道碑额在 宋代始终未能形成一种专有制度,但御赐碑额 本身既是赵宋朝廷褒奖大臣的特殊方式,又可 视为宋代官员卒葬制度的重要内容。 注释 ①笔者仅见有陈显远《宋哲宗皇帝御书赠司马光“忠 清粹德之碑”》(《文博》,1999年,第6期,第7l、96页) 一文,作者意在介绍立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灵崖寺 内的“忠清粹德之碑”,仅仅是一篇非学术研究性的短 文。②参见杜大琏:《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一《赵中 令公普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③参见王 称:《东都事略》卷五一《王曾传》,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④关于这一问题参见赵明诚《金石录》(金文明校 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所考,是书 卷九称“唐左仆射裴耀卿碑,许孟容撰,归登八分书并 篆,元和七年十一月”(第177页),而卷二九《唐左仆 射裴耀卿碑》(第530~531页)对王子融所献碑额一事 辨证尤详。⑤参见杜大硅:《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四 《程文简公琳旌劳之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⑥ 参见陈康伯:《陈文正公文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⑦此处杨正父即杨存中,《宋史》卷三六七 《杨存中传》云“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第11433 88 页),正父当为正甫之误。⑧参见赵宏恩:乾隆《汀南 通志》卷三九《舆地志》,其文云“循王张俊墓,在无锡 县青山湾。俊字子英,成纪人,官节度使,封清河郡 壬,追封循王,谥忠烈。高宗御书碑额日安民保泰翊 戴元勋之碑,建寺墓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其 中“俊字子英”有误,《宋史》卷蔓六九《张俊传》称“张 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第11469页),绍兴二十四 年八月丙午“追封张俊为循王”(《宋史》卷了一《高宗 八》,第580页)。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巾华书局, 1975:4273. [2]后晋・刘晌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057. [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4]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6]宋・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卉籍H{版 , 1990. [7]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M].北京:中华书 , 1990:3. [8]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北京:中华_}5均, 1981:114. [9]宋・王明清.挥麈录[M].上海:中华书局,1961: 164. [1O]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M].上海:上海 籍m版 社.2004:1074. [1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 J.北京:巾华书 局,2000:189. [1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II华牺 局,1956:697. [13]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M],北京:『l】华l}; 局.1986:1182. [责任编辑/申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