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高考语言专题规范练习:词语及标点词语及标点 Word版含答案

2024-01-26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考语言专题规范练习:词语及标点

(一)

那是一条直通古堡的街道,如今已少有人来往。【甲】尽管冬天冷,夏天热,..有几处还阴暗不堪,它却自有吸引人之处:石子的路面始终清洁干爽;街面狭窄,线路曲折,两旁的房屋属于老城区,安静地蜷伏在城墙脚下。三百多年的古宅虽..然是木结构,倒还结实。房屋的格局包罗万象,给老城区的这一地段平添独特的....情调,足以使热心访古的游客和艺术家们驻足流连。【乙】谁能经过这里不赞叹纵横于屋面的那些厚实的木板呢?它们两端都雕刻着稀奇古怪的图案,构成一溜黑色的浮雕,横贯于大多数房屋的底层之上。【丙】有一家房子横木上覆盖着青石板,给单薄的外墙勾出一条条蓝线,木结构的屋顶被岁月压弯;屋面盖板经过多年日晒雨淋也扭曲变形。那一家发黑的窗台十分醒目,上面原先的精细雕纹如今模糊难辨,而且仿佛已弱不禁风,勉强地支托着盆里瘦长的石竹和月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尽管 B.蜷伏 C.包罗万象 D.弱不禁风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二)

如果说,第一代版画人让中国的版画浴火重生,为其注入新的生命,【甲】那么第二代版画人则为这一生命再造重塑了艺术的品质——版画不仅可以是匕.首投枪的武器,更可以是人性之美的花篮。【乙】第二代版画人承前启后、披沙..拣金,不但为中国版画构建了正规的教学体系,而且拓宽了版画表现的空间,深..化了木刻版画的表现个性。他们还提倡铜版、石版和丝网版,延展了版画语言的..表现维度,将画家的人性与材质的物性之间的矛盾引申至更深刻的思辨场域。他们坚持新兴版画的创造精神,探索版画艺术的发展规律,捋顺中国现当代版画的发展逻辑,有着颠扑不破的贡献,【丙】不仅为中国现代版画,也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的文化自强植种苗木。中国版画能有今天的桃花盛开之景,他们厥功至伟。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则 B.披沙拣金 C.延展 D.颠扑不破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1

(三)

【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智能组合类型和高低是千差万别的。....有一种传统偏见,至今仍然压抑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乙】例如:..考试、招工、晋升,都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一个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对人类其他形式的智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反而会更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如果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做法,分析与预测人们的智力组合类别和优势,选择能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方向,那么不仅有助于个人智能的进一步开发,也有助于社会发展。

这对于儿童教育意义更大。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扶掖。我们无法肯定孩子将来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儿童的个性确实预示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丙】须知,这比勉为其难地强....制孩子朝刻板的模式发展更实际些。也许这就是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方法。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千差万别 B压抑 C.反而 D.勉为其难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四)

体验幸福,体验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甲】同时这也是一种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态度,一种精神素质,关乎生命的质量。一个人的心灵是不是残缺,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冷与暖,而取决于这个人.能否用自己羸弱的爱心包裹这个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够用心灵包裹这个世界,整..

个世界的灿烂和澄明,都会永驻他的心中。他整个人也会神采奕奕。【乙】用佐....西马长老(《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话说,就是要“用爱去获得世界”。【丙】所以,即使是临终的时刻,佐西马长老的脸色“依然明朗,几乎带着喜悦,眼神也是愉快、和蔼的”。他兴致勃勃地说话,不仅是为了说教,同时也是“渴望着....跟大家共同分享他内心的喜悦和欢乐”。临终的喜悦和欢乐,这真是妙极了。这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幸福感。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 B.羸弱 C.神采奕奕 D.兴致勃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五)

【甲】中国文化史上有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越是下里巴人的“低幼文学”,....越是浸淫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倒是在上流社会施政弄权的殿堂里,飘散着纯艺术

2

的笙歌舞影。即使在朝廷发布的皇皇文告中,都会出现几句非政治性的温言软语。.但纵观中国古代的童谣,在明代以前,几乎全是硬邦邦的政治宣言,与儿童生活简直毫不相干。【乙】这些宣言大都气可吞天,或昭示王朝兴衰、天下兴亡,或..预言五行灾变、宦海沉浮,无不具有先验的精确性。丽日蓝天下黄口稚儿的烂漫吟唱,变成了神神鬼鬼的政治预言,有如巫师阴森森的谶语一般。“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丙】《国语》中记载的这首童谣,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童谣的滥觞,..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恐怕只有《诗经》中的少数篇章。当然,它也是一则政治宣言。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下里巴人 B.都 C.昭示 D.滥觞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六)

【甲】“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绿洲塞罕坝万顷怡人的美景。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从荒原到林海的巨大变化,..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一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乙】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破坏自然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类最终会自食其果。【丙】因此,恩格斯100多年前就告诫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文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环境事件深刻印证了这个警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授予 B.诠释 C.自食其果 D.因此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七)

新安江联通了浙皖两省,吸引了众多目光。因地理的特性,他包容吸纳外来..文化,丰富发展本土文化,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应和,和而不同。【甲】同....在何处,不同在哪里?“新安文化大型系列报道”第一个想做的,就是拾遗珠玉,稽远钩沉。

【乙】阳光迎着木窗洒了进来,吹一口气,拂掸尘埃,仿佛看到了一颗、两颗、三颗“珠子”,它们熠熠发光。岩壁上没有署名的摩崖题记,35个字确是大....

3

唐盛世里的一段采矿史;八百年詹氏墨宝,锁住了漫漫颠沛时光;还有朱熹的百琴楼,废墟之外还存有古琴的念想;忠直的商辂,因为孝亲,在家乡修了19年..的路;那位50多岁的徐老仆阿寄,不只是《醒世恒言》中的人物,他还是真实存在于志书的经商者。【丙】还有吗?还有余彦招、余士万两代人,耗尽心力家财,为乡邻建桥;清代女子姜承宜在遂安山间写下字字诗情。当然还有喜庆逗趣的跳魁星,意味深长的吊吊包,已臻化境的纸做手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联通 B.和而不同 C.熠熠发光 D.因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八)

前些天,一段视频和一封回信刷爆了“朋友圈”。视频是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声情并茂朗读课文《刘胡兰》,读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泪了,可能是表情....略显夸张,令身边童心未泯的同学们大笑。(甲)那封《家长来信》里,有家长明确反对孩子学习刘胡兰,认为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学校不该在下一代心里埋下“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乙)视频和来信的关系不得而知,但引发的议论却值得思考:英雄主义教育真的“违背人性”吗?现在的少年儿童到底该不该学习刘胡兰?又该怎么学? (丙)对此,网上一封“老师的回信”赢得了无数点赞。回信鲜明地指出,刘胡兰和王二小等少年英雄诞生于特定年代,没有“天真烂漫的追逐嬉戏”,只有山河破碎、血雨腥风,是被迫、无奈地卷入残酷的战争,想躲也躲不了,只能依靠抵挡的勇气去义无反顾地迎击。今天我们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曲直,不仅是为..了祭奠英灵,更是为了传承精神,告诉他们童话与温室外边还有疾雷闪电、冰雹台风。这封义不容辞的回信告诉我们,不仅应该让少年儿童学习革命历史,并且....要学好、学透,对当时的血腥、残忍也不应简单回避。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刷爆 B.情不自禁C.不仅 D.义不容辞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 丙

(九)

(甲)都说清明节要“慎终追远”,那慎终追远又该如何接纳移风易俗的现实命题,又该如何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中接续?慎终追远是与厚养薄葬对应的。“行孝尽哀”,不意味着要“厚葬”,而是要“厚养”。鼓励“生态葬”,也与之相契合。还有网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扫墓等“遥祭”新现象,本无损情感表..达分量,也无碍向祭祀内核回归。(乙)以敬献鲜花、培植常青树、撰写追思留

4

言等代替焚纸燃炮,以“集体公祭”“家庭追思”“网上祭奠”等代替舟车劳...顿,这些都重在“真诚”,而非形式。 .清明节还是个把祭祖、怀人与寄情山水有机结合的节点。(丙)这天既是追..

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的节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哀与乐两种氛围是其底色,也概括了清明节的本质:追思逝者,勿忘生者。从而对其不必做片面理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契合 B.舟车劳顿 C.节点 D.从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 丙

(十) (甲)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春节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乡愁”,回家过年,...正是一种文化的必然、情感的必需。当一家人围炉夜话、守岁祈福,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意味。当拜年祝福伴随新年钟声纷至沓...来,展现的是真挚情谊,更有致以时间和生命的特别敬意。(乙)春节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呈现,团圆祥和、富贵平安、辞旧迎新、祈盼丰收等诸多主题,其实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生活理想。然而无论工作再忙、相距再远,..都阻挡不了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对待像春节这样仪式感鲜明的节日,越是心怀依恋,越需要用行动去体现。(丙)如果不去告诉孩子,他们如何知道,“年”不仅是纵情嬉闹的时刻,还是藏在深山里的猛兽;饺子不仅是“舌尖上的诱惑”,还承载着更岁交子、大吉大利的寓意;压岁钱不是为了压住年龄,而是为了压住邪祟。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精神所依是原乡,守住文化皈依的阵脚,我们才能..为自己、为未来守护好精神的原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潜意识 B. 纷至沓来 C. 然而 D. 皈依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甲 B. 乙 C. 丙

(十一)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乙】到底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

5

——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

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绵延 B.不只 C.蔚然成风 D.分庭抗礼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十二)

【甲】值得注意的是,史铁生叙述这场灾难的语调,舒缓、深沉、从容,荡净了事发之初绝望的狂躁,充斥着一派平和、静远的气象。据此品味地坛的沧桑,..殊无破落颓败之感,反添返璞归真之意。【乙】四百多年的光阴里,地坛剥蚀了“浮......

夸”的琉璃,淡褪了“炫耀”的朱红,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外饰,呈现出朴拙而又凝重的本相。【丙】而这也恰似史铁生那被命运锤击之后的生命形态,卸落了“最狂妄的年龄”的甲胄,“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开始“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这样,看似难以承受的灾难也不过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变化而已。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充斥 B.殊无 C.返璞归真 D.不期而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十三)

【甲】2006年12月报载:由于“龙”字在英文中通常译为“dragon”,而在西方文化里,后一“动物”通常具有邪恶的内涵,所以有关部门为免外人误解,..为和“世界接轨”,已责成上海某大学以专题计划的方式,拟放弃以龙为民族与国家图腾的历史常态,转而另觅其他吉祥物以代之。公布以来,这件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媒体向来喜欢骇人听闻。【乙】于是有报纸马上联想到侯建德....的名曲,斗大的标题谓:《中国人可能“不当龙的传人”了》。我对此“计划”不但觉得不可思议,更有骨鲠在喉之感。不过因生性不喜凑热闹,所以当时看了就....罢。【丙】待心绪稍微沉淀,觉得应提笔至少为“龙”字的“翻译过程”稍吐管.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内涵 B.骇人听闻C.骨鲠在喉 D.管见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6

(十四)

在我看来,他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走完了一生,却仍旧无法找到他的归...宿,累累若丧家之犬。可是当他停止脚步,转过身来,我在他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沮丧,他平静的神情里似乎还闪露着悲欣交集。 ....【甲】我一直以为:既然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然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他却可以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贯串于生命,在崎岖的游学路上走得从容坚定,他甚至在晚年创办私学,坐拥弟子三千,开教育之先河。 ..【乙】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丙】这是一个怎样的夫子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看不懂他,也猜不透他。我以为他是个失败者,可他分明始终以成功者的姿态昂首阔步。我以为孔子....找不到他的春天,可他却分明活在我以为是冬天的春天里。这大概就是牛汉所说的“不是没有春天,春天在冬天里”吧。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至于 B.悲欣交集C.坐拥D.昂首阔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十五)

徜徉在古城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

许多年来,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乙]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丙]“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为什么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十六)

不同的奋斗轨迹,同样的人生抉择;不同的发展领域,同样的事业自豪。[甲]近日,一段五位海归讲述自己决定回国“那一刻”的视频,让人感受到游子对母亲般的浓浓思念,更有国家发展对于海外学子的深深吸引。[乙]无论是缘于“熟悉的味道”,还是出于“团聚的渴望”,众多学子学成归国故事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力正如视频中一位海归所说,“国家今天能够给我提供更适合我想做的事情的

7

一个环境。”[丙]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空前,对人才发展投入不断加大,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无论是想扎根乡土的海归,还是怀 揣科学梦想的青年专家,都能在这里开启自己的逐梦之旅。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十七)

[甲]某种意义上,只有“文化”,才永远时尚;只有“古老”,才永远年轻;只有“陈腐”,才永远神采奕奕。而真正的文化,并非陈列在纪念馆里,也不在博古架和展览会上,那不过是亡者之骸,它应该是活的,活在原来的地点,活在人的日常习惯中。[乙]它的载体不仅是档案和文献,而是人的呼吸、体温、脑海和举止。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应像晨钟暮鼓一样,时常响起历史老人的咳嗽声;应有能力收留、维系和传递一种“不变”。[丙]其真正考验的,并非政府的投入和保护(那只 对遗址有用。),而是来自民间的热爱、秉持和消费及民间精神的自信与定力。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十八)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 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8

高考语言专题规范练习:词语及标点 答案解析

(一)2.C C项,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A项,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B项,蜷伏:弯着身体卧着。D项,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3.C 分号应改为逗号。

(二)2.D D项,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用于此处不合语境。A项,则:连词,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乘。B项,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C项,延展:延伸;扩展。

3.B 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用逗号,所以“承前启后”和“披沙拣金”中间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三)2.B B项,压抑:指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此处应该为“抑制”。A项,千差万别:形容品种多,差别大。C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D项,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3.B“例如”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或者去掉。

(四)2.A A项,而:这里为表示转折的连词。从上文的“并不完全取决于”可知,这里应该用“还”或“也”。B项,羸弱:瘦弱。C项,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D项,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3.B括号及括号里的内容应该放在句末引号后面。

(五)2.B B项,都:副词,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即使”与“都”不搭配。A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C项,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D项,滥觞:泛指事物的起源。 3.A“政治色彩”后的句号可改为分号。

(六)2.D D项,因此:因为这个。前后语境中不存在因果关系。A项,授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B项,诠释:说明;解释。C项,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3.A两个引号里的句号改为逗号,放在引号外。

(七)2.A A项,联通:互相联系相通。一般用于指抽象的东西,如“信息联通”。这里是说新安江连接贯通了浙皖两省,应该为“连通”。B项,和而不同:和谐相处,但不盲从苟同。C项,熠熠发光:闪耀地发着光。D项,因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3.A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八)2.D义不容辞 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用来形容回信,不妥,应改“义正词严”。A项,刷爆使用正确。B项,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C项,不仅: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量和范围;连词,不但。

3.A《家长来信》书名号应改引号

(九)2.D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此处“从而”改“因而”。A项,契合:符合。B项,舟车劳顿:形容旅途疲劳困顿。C项,节点:原意指电路中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点。

3.A连续问,每问后均用问号 (十)2.C“然而”改“所以”。。A项,潜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十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也说“下意识”。B项,纷至沓来:连接不断地到来。D项,皈依: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9

3.C“知道”后问号改冒号

(十一)2.B B项,“不只”应该改为“不再”或“不是”。A项,绵延:延续不断。C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D项,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3.A A项,顿号应改为逗号。

(十二)2.A A项,“充斥”是贬义词,可改为“氤氲”等。B项,殊无:完全没有。C项,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D项,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3.C C项,丙句“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中的

点号均应移到后引号的外面,属部分引用。

(十三)2.B 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应为“耸人听闻”。A项,内涵:内在的涵养。C项,骨鲠在喉: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D项,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像从管子里看东西,看到的范围很小)。

3.B B项,前有“标题”,不用书名号。

(十四)2.B B项,“悲欣交集”不合语境,上下文无“悲”之意。A项,以至于: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C项,坐拥:安坐而拥有。D项,昂首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3.B B项,顿号应改为逗号。

(十五)答案C 错在“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小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放在引号外,应改为“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

(十六)答案 B 乙句中,句号应当在后引号外边。 (十七)答案C 括号内的句号要删去。 (十八)答案C 问号改为逗号。

10

【考点透视】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涉及面很广(迄今为止,除着重号和专名号外,其余14种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那些容易误用混用、常用常错的标点,是考查的重点。

高考试卷往往从以下十个方面设误: 1.概数中间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如: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每天唱啊、跳啊地疯个没完。(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的顿号应删掉。) 2.非疑问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如: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全句是陈述语气,故不能用问号。) 3.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句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4.“某某说”后标点不明。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如:“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白求恩大夫说”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应改用逗号。) 5.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

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如:“五片吗?亲爱的。告诉你的苏艾。”苏艾问道。(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成分前后倒置形成的问句,问号仍应用在句子末尾。)

6.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1)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所以清早起来第一口食物最好选择温热的,应该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省略号不能与“等”同时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2)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不能与“就是”同时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7.标点功用混淆。

每一种标点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如:不久前,在我省召开的《全省共青团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暨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团市委就“网络+手机短信”的团建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影视戏剧名等的,不能滥用,特别是栏目名、活动名只能用引号。)

8.加引范围不清。

使用引号,首先必须搞清加引的范围,既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如: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

11

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名,如果加引号,应将其整体引起来,而不应只引“海尔-波普”。) 9.停顿长短不当。

点号可根据其表示停顿的长短分为不同的级: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表意的层次来。如果停顿的长短不当,就会破坏句子内部的层次。如:奥运开幕式焰火燃放的传统品种包括:喷泉——红闪;花束——彩色花束、爆裂花束;罗马烛光——红绿金银等各种颜色……(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10.标号与点号错位。

(1)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①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不过,他表示,“除非国家急需,否则就算探明也不会开采这些矿藏。对可可西里的保护绝对重于开发”。(直接独立引用,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②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如: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去掉引文里的句号,再在引号外加逗号。若引文只是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能带点号;引号外面视情况加逗号或句号,有时还不能加点号。)

(2)括号与点号的位置。①括号里的话是注释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被句内括号注释的语句,它的后边如果要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如: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常驻伊拉克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首席记者,聂晓阳新近出版了一本深入解读伊拉克现场的报告《为历史流泪》。(中信出版社出版)(注释句中某部分内容时,用句内括号,并紧跟在被注释的部分后。本句括号内容是补充说明“《为历史流泪》”的,属句内括号,应放到句号前。)②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如: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是对整个引句的补充说明,属于句外括号,应放在句号后边。〕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