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
“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子胥曰:“凡A欲B安C君D治E民F兴G霸H成I王J从K近L制M远N者O必P先Q立R城S郭T设U守V备W实X仓Y廪Z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文中是后者。
B.弃捐,抛弃,弃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时或妇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进退,指进攻和退却,也有增减等义。文中是偏义复词,指退隐不参政。
D.胡马,文中指异族铁骑,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阖闾即位后,因为吴国当前国力衰微,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们信服,
于是向伍子胥请教强国之道,并委托伍子胥来筹划实施。
B.伍子胥认为谋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处,一旦忧患消除,国事安定,一定不会再被君王亲近。阖闾打消了他的疑虑。 C.在城郭建成、仓库完备后,阖闾命令伍子胥与屈盖馀、烛佣等人训练部队,提高士兵战术、骑马、射箭、防御等军事技能。 D.阖闾任贤使能,励精图治。伍子胥虽然身为楚国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吴国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强国治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2)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 5.文中伍子胥和白喜“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甄权,许州扶沟人。以母病,与弟立言究习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称疾免。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得挽弓,权使彀矢向堋立,针其肩隅,一进,曰:“可以射矣。”果如言。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寻卒,年一百三岁。所撰《脉王后雄荣经》《针方》《明堂》等图传于时。 立言仕为太常丞。杜淹苦流肿,帝遣视,曰:“去此十日,午漏上,且死。”如之。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许胤宗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
告术穷。胤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或劝其著书贻后世者,答曰:“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它味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著书也。”卒年七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方技列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B.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C.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D.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意为“不久”,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中的“寻”的含义相同。
B.“太常丞”是太常寺的重要官员,太常寺是古代封建王朝专门设立以掌管礼乐的官署。
C.“陈”指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一族的姓氏作为国号。
D.“关中”,地名,指“四关”之内,易守难攻,例如《过秦论》中“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权妙手回春,诊疗手法娴熟。鲁州刺史库狄嵚受风寒侵袭,肢体僵硬无法拉弓,甄权让他使劲持弓而立,仅仅施了一次针法,便霍然而愈。
B.甄立言医术高超,观察由表及里。他奉皇帝之命去为杜淹诊视,准确预测了其寿命期限。道人受疑难症困扰许久,他随即精简施治,药到病除。
C.许胤宗救死扶伤,思维灵活通达。王太后中风麻痹,无法正常饮药,他创新诊治疗法开展治疗。关中瘟疫肆虐下他不畏传染风险,积极救助。
D.许胤宗擅长脉学,态度务实严谨。他主张治病要寻其根源,精思专意。他认为脉象复杂,仅靠文字难以正确完整传意,因此拒绝为后世著书。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
(2)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
10.清代医学家叶桂认为:“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请你结合文中三人的事迹,谈谈他们如何综合体现“立德”“立功”“立言”的良医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曾公立书① 王安石
某启: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群聋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为利吾国、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则检之,野有饿殍则发之,是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奸人者因名实之近,而欲乱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为不请,而请者不可遏;终以为不纳,而纳者不可却。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货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不可继则是惠而不知为政,非惠而不费之道也,故必贷。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则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岂可易哉?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与王介甫第三书② 司马光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货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遇水灾而迁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尽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温公集》,有删改)
[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该信写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之后不久。②司马光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回信。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B.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C.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D.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启,书信开头格式语。“某”,写信人自称,文中指王安石。“启”,指写信人的陈述,敬请对方看信。
B.名实,意为名称和实际,儒家重视“名”“实”是否相符,如《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C.“岂可易哉”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齐桓晋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
D.泉府,周朝时负责政府借贷的机构。《周礼》有相关记载。司马光认为“泉府赊贷”与青苗法有所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实施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从为国利民的角度出发,肯定新法的意义。
B.司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说,他认为青苗法的实施中,官府不问百姓贫富、是否愿意,都强行借贷给他们,且收取高利息,这就是“征利”的表现。
C.司马光在信中论述了用人和执法的关系。他认为官员任用很重要,如果选用不当,即使授以善法,最终也没有益处,王安石周围有很多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人。
D.王安石和司马光持论时,都引经据典,条分缕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语证新法合“义”,司马光以盘庚迁都事劝王安石应改变目前用酷刑威胁百姓服从的做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 (2)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15.青苗法实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晴江讳方膺,字虬仲。父玉缩,官福建按察使,受知世宗。雍正七年入觐,上惘其老,问:“有子偕来否?”对曰:“第四子方膺同来。”问:“何职?且胜官否?”对曰:“生员也。性戆,不宜官。”上笑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即召见,交河南总督田文镜以知县用。八年,知乐安。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十年,调兰山。当是时,总督王士俊喜言开垦,每一邑中,丈量弓尺,承符、手力之属麻集,晴江不为动。太守驰檄促之,晴江遂力陈开垦之弊:虚报无粮,加派病民,不敢粉饰,贻地方优。王怒,劾以他事,
狱系之。民哗然曰:“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不得入,则担钱贝鸡黍,自墙外投入,瓦沟为满。今天子即位,乾隆元年,下诏罪状王士俊,凡为开垦罢官者悉召见。诏入城已二鼓,守者即夜出君于狱。入都,立军机房丹墀西楔树下。大学士朱轼指示诸王大臣曰:“此劝停开垦之知县李兰山也。”愿见者或挤不前,则额手睨曰:“彼颀而长,眼三角芒者,是耶?”奉旨发安徽,以知县用。晴江乞养母家居。四年,服阕,补潜山令,调合肥,被劾去官。
睛江仕三十年,率以不能事太守得罪。初劾擅动官谷,再劾违例请粜,再劾阻挠开垦,终劾以赃:皆太守有意督过之。
晴江有士气,能吏术,岸然露圭角,于民生休戚、国家利病、先臣遗老之嘉言善政,津津言之,若根于天性者然。性好画,画松、竹、兰、菊,咸精其能,而尤长于梅。权知滁州时,入城未见客,问:“欧公手植梅何在?”曰:“在醉翁亭。”遽往,铺黜锯再拜花下。罢官后得噎疾,医者曰:“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竟以此终。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李晴江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世宗:清雍正皇帝的庙号。②弓尺:文量土地用的工具。③承符、手力:均为供官府使唤的胥吏。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B.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
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C.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D.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员指在明清科举中尚未获得秀才称号的人,如《促织》中“操童子业”的成名。
B.服阕是古代的服丧制度,父母去世,通常为其服丧三年,期满,除去丧服,也说服除。
C.督过是责罚的意思,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督过”含义相同。
D.竟是最终、终于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中的“竟”含义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正皇帝很赏识李玉锭,又怜悯他年老,授予他的儿子李方膺一个县令级别的官职,让李方膺在实践中历练。
B.李方膺认为弊政害民,拒不执行上级要求开展的土地开垦工作,因此触怒总督王士俊,被以其他罪名弹劾入狱。
C.乾隆皇帝召见因开垦事被罢职的官员,在等候时,大学士朱轼向李方膺及诸王大臣介绍了反对开垦的县令李兰山。
D.李方膺擅画梅花,在临时掌管滁州时,一到任就打听欧阳修任职
滁州时亲手种植的梅树,郑重拜于花下,可见其痴迷程度。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见者或挤不前,则额手睨曰:“彼颀而长,眼三角芒者,是耶?”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20.文中说李方膺有“士气”,结合全文说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幄,行幸毕从,颇任侠负气。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津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永泰中,迁洛阳丞。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明年,出为滁州刺史。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明年兴元甲子使还诏嘉其忠俄握江州刺史。居二岁,召至京师。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惸嫠甚恩。久之,白居易自中书舍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其为时人推重如此。《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 (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有删改)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A年B兴C元D甲E子F使G还H诏I嘉J其K忠L俄M擢N江O州P刺Q史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洎,至、及。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含义相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含义相同。 C.风流,潇洒。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含义相同,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风流”含义不同。
D.韦苏州,文中指韦应物,古人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其人。与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刺史,被称“柳柳州”用法相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应物少时在太学学习,后担任皇上的近侍,出入宫闱,皇上出行都跟随,十分放纵豪侠有傲气。
B.在生病辞去栎阳令后,韦应物隐居在家乡西郊善福寺的僧房里,和诸生一起学习求知,淡泊闲适。
C.在担任苏州刺史时,韦应物礼遇人才、厚待孤苦百姓,当白居易从中书舍人的职位上被贬到苏州时,他已离任。
D.韦应物性格高洁,擅长写诗,开始写诗并不用功,后来同时代的诗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白居易也盛赞其作品。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2)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 25.从本文看,作者称道韦应物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 1.FJOSWZ 2.D 3.A
4.(1)伍子胥就派人察看地形和水文,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长四十七里;
(2)我听说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来归顺,只希望大王赐我一死。
5.①两人有相同的经历和仇恨,都是楚国逃犯,先后投奔吴国。②伍子胥因同情而信任白喜。③伍子胥未听被离劝说,愿意与白喜共事吴王。 【答案】 6.B 7.C 8.C
9.(1)甄权已经年满百岁,唐太宗幸临他的住所,察看他的起居饮食,访求询问他(长寿)的秘术,提拔他为朝散大夫,并赐给他坐几、手杖、衣裳和服饰;
(2)如今的人不善于辨别脉象,(而是)用表面现象去揣测病症,(只知道)多用药物以期达到功效,就像猎人不知道兔子在哪里,就在原野上到处网罗,希望有一人能捕获兔子,医术也就疏陋了。 10.①甄权称病辞官、许胤宗拒不著书等行为,表现了他们不慕名利,医者仁心,体现了“立德”的标准。
②甄权施针救人、甄立言救助道人、许胤宗创新施救及瘟疫赈灾等行为,表现了他们医术高超,精进医技,救死扶伤,体现了“立功”的标准。
③甄权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将医术传之后世,福泽后人,体现了“立言”的标准。 【答案】 11.D
12.C 13.D
14.(1)至于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果然能做到这样,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
(2)我哪里是要劝您不顾念国家大事,而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呢?只是说对于天下不同的议论,也应当稍加留意,采纳察知罢了。 15.出于长远考虑,为国家理财。国家开支项目多、耗费高,充实府库,以备饥荒石赈济百姓。沿用过去常平的常规手法。 【答案】 16.D 17.A 18.C
19.(1)有些想见--见却挤不到前面去的人,就把手放在额头眺望着说:“就是那个很高,眼睛呈三角状且炯炯有神的人,对吗?”; (2)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
20.①不惧上官,挺身为民;②知行合一,著书立说;③胸怀天下,喜谈政事;④品性高傲,善画梅花。 【答案】 21.F H L 22.C 23.D
24.(1)韦应物痛恨他们,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人诉讼没有为之屈服,于是辞官;
(2)我喜爱韦应物的诗,于是考证他的生平经历,遗憾的是史官编史时疏忽粗陋了。
25.①折节读书;②为人刚正;③做官为民;④诗成一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