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年 3月 B 第 7 卷第 8 期Mar. B 2019 Vol. 7 No. 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
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
潘义义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200)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5月间接诊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诊断结果作为分组依据,45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n=45)和非并发心力衰竭组(n=65),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原因。结果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药物服用情况、药物种类、血管病变等均能够对患者的死亡因素产生影响。结论 通过早期治疗手段干预,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心肌功能和预后,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心力衰竭;在院死亡率;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70.02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9.08.04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缺氧、缺血使心肌细胞坏死所致,发病因素主要为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种因素均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产生影响,患者动脉斑块发生破裂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若患者的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则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以呼吸困难并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通过再灌注等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心肌细胞得被激活,有效缩小心肌细胞坏死范围,可以保护患者心脏的各项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能够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的社会负担。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现报告如下。
排除标准:①排除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②排除认知、意识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排除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统计均以问卷形式进行,总结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进行对比,对其死亡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均由SPSS 20.0处理分析,死亡率组间用x2检验,而治疗疗效各指标采用%表示,经过计算,若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选择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的患2.1 两组患者在院死亡率对比者110例,是否并发心力衰竭为分组依据,并发心力衰竭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2例患者院死亡2例,死亡率组患者为45例、非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为55例,并发心力为3.08%,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中,12例患者在院死亡,衰竭组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死亡率为26.67%,,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对比,统计学(77.53±5.12)岁;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男56例、女9例,意义存在(x2=4.7037,P=0.0300)。年龄37~77岁,平均(76.85±5.9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2.2 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因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因素主要
纳入标准:①经检验,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为药物种类、血管病变等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院死亡因素对比 [n(%)]
组别
并发心力衰竭组(n=45)非并发心力衰竭组(n=65)
x
2
冠状动脉造影8(17.78)22(40.00)
3.460.06
再灌注4(8.89)15(24.62)
3.740.05
血管病变5(11.11)1(1.54)4.350.04
他汀类1(2.22)12(15.38)
6.720.00
β受体阻滞剂3(8.57)15(18.46)
5.230.02
P
3 讨 论
心内科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的动脉系统会发生病理性改变主要以血液淤积、灌注不足为主要表现,最终可降低心室的造血功能和血液充盈功能,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中,应早期诊断急
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实施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可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通过对患者预后研究分析,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从本文探究中可以发现,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死亡
2019 年 3月 B 第 7 卷第 8 期Mar. B 2019 Vol. 7 No. 8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71
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应用坎地沙坦
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疗效分析
江承欢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性HBP合并持续性房颤使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性(≥65岁)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上坎地沙坦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结果 通过治疗后,两组的高血压情况和房颤情况都得到了改善,但联合组的高血压值明显优于单一组,且前者的复转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联合组的房颤复发率显著小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HBP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给 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治疗,能明显提高复转率,降低房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高血压;胺碘酮;坎地沙坦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71.02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9.08.047
老年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见SBP与DBP相差较大,其中以SBP升高为主要表现[1]。老年高血压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较多,老年人机体各功能处于下降阶段,一旦心血管系统引起病变将会导致机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持续性房颤就是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研究深入[2],发现给予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有较佳的治疗效果。我院通过对45例患者进行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年龄均≥65岁;(2)多次检测血压>140/90 mmHg;(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衰竭、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3)近2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全面身体评估并完善入院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护、氧疗、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
单一组给予赛诺菲(杭州)制药公司生产的可达龙 盐酸胺碘酮片(H19993254、规格0.2 g*10片)起始剂量为1日0.6 g,分三次服用,连续服用5日,从第六日起1日0.4 g,分2次服用,直至治疗8周结束。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酯片(国药准字:H20083223生产厂家: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8 mg/片)4~8 mg/次,每天最大剂量≤12 mg,治疗8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感不适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性HBP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5例。联合组45例,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65~82岁,平均(71.3±3.8)岁;病程6~15年,平均10.5年。单一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6~81岁,平均(70.5±3.9)岁;病程7~14年,平均10.4年。两组患者病
率明显较高,而患者入院后采用何种药物治疗以及血管是否发生病变等因素均能够影响患者的生存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CEI等药物均能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上述药物使用频率明显较低。通过药物治疗,可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抑制作用,预防血栓的形成,并能够延缓心肌细胞死亡,使心肌结构发生逆转,改善心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再灌注以及冠脉造影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缩小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可使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本文探究中可以发现,并发心力衰竭组和非并发心力衰竭组两组患者经冠脉造影以及再灌注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并发心力衰竭组治疗患者数据较高。由此可见,患者发病后应尽早进行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治疗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31):135-137.[2] [3] [4]
李新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 床预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2):12158-12160.张志荣.急性心肌梗死并首发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4):278-279.
张莉莉,高 阳,丁 建,等.不同性别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治疗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7):1299-1301.
本文编辑:赵小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