啕行知论教师的创造精神与批判意识——关于《陶行知教育文集》的对话
2023-07-05
来源:爱够旅游网
本版主持,佩兰 读书沙龙 I关注I 陶行知论教师的创造精神与批判意识 关于《陶行知教育文集》的对话 陶行知教育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8 年版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名声卓著的人民教育家、社会学 家与行动理论家。他毕生追求教育救国,早在美国留学 期间,他就立下志向:“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 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由此,在西学东 渐、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大潮中,他既反对传统教育,又 立足中国实际,提倡开放型的、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 教育,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强 调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 “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他努力探索并推进中 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途径,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 发展。几十年间,他坚持追求,不懈探索,躬自践行,终生 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教育 理论和实践样式。 《陶行知教育文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为适应广大 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特从四川教育出版社修 订再版的1:2卷本《陶行知全集》中精选出207篇汇编而 成的。文集以所选文章发表的年代排序,基本体现了陶 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期对话主要围 绕其发表于1919年的文章《第一流的教育家》展开。(篇 末附原文。) ◎孙宗良殷秀德 孙宗良(以下简称“孙”):当今时代,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意识已经成为中 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教育要完成这一 重要的使命,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创造精神与 批判意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引 领社会思想进步的重要力量,理所当然地应 该成为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之 一,只有如此才能带动整个社会健康前行。 因而这个话题应当引起我们所有教师的高 度关注并且身体力行。实际上,早在上个世 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已经以他的远见卓 识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殷秀德(以下简称“殷”):是的,读陶行 知教育思想,感触颇深!其内容含量之大,得 到的启发与思考之多,是难以一言而尽的。 但提到“教师的创造精神与批判意识”,我马 上想到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 所说的:“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 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动,把持,说官话;一 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 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 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 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陶 行知先生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国的教育需要 “创造的教育家”,他说:“在教育界,有胆量 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 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 物。”陶行知先生进一步提出,中国的教育需 要大批这样“第一流的人物”。这一观点,在 当时的中国是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的,即使 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泽。陶 行知先生这样倡导,也是这样做的。 孙:确实,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 窒Q13. 旦鲎 塾生 1 7 l关注l 读书沙龙 本版主持/佩兰 个话题仍然很重要! 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 因此,我们要“自尊自信,自己创 当今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 深; ̄B,-J,目光要远。总起来说, 造”。晏阳初先生的这一观点,同陶 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 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 行知先生一样,至今仍有积极的现 口,是前进还是后退,不仅取决于 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 实意义。 教育行政领导和专家学者,更取决 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 殷: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培养 于广大站在三尺讲台的第一线的 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 教师的创造精神呢? 教师。教育要完成时代的重要使 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 孙: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 命,首先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具有创 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 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 新精神。因为,一线教师是最有发 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 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 言权的,他们最了解今天的学生与 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 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 今天的教育,他们对今天教育的长 处与不足有着最切身的体验。如果 这部分教师能够在他们的实践中 获得真知灼见,对教育的贡献将是 巨大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追求 创造的教师不断涌现,这是可喜 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陶行 知先生的倡导,到今天依然有着巨 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在广大第一线 的教师都努力培育自己的创造精 神,努力成为“创造的教育家”时, 我们的学校教育才会真正形成可 喜的局面,我们的整个教育才会随 之而出现一个崭新的态势。 然而,在今天,我们的众多教 师往往习惯于眼睛向外,过多关注 外部的教育教学理论,过多关注专 家学者的理论与观念,以专家的思 想来替代自己的思想,这是不恰当 的。今天的教师有必要去掉盲从心 理,关注自己面对的教育现状,在 自身的实践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教 育教学理论,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创 造意识。 殷:所以,陶先生明确提出,教 师不能仅仅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教 书匠”,而要成为“第一流的教育 家”,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 具有创造精神与开辟精神。陶先生 非常明白,只有全体教师走进了教 育创造的神圣殿堂,我们的教育才 真正有希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 1日语文戟学通讯2013.02/B 方法养成?可算是我,f-j现在最关心 程。”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充 的问题。”(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 分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促进教师 家》) 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学校领导者 这一段话从深度与广度两个 的创造精神:“我们的教育工作的 方面强调了教师创造精神的重要 性质就是如此:要领导它,就意味 性,确实是经典之论。如果我们真 着我们自己首先要不断地丰富和 正能够眼中盯着中国的教育实际, 革新,我们今天在精神上就要比昨 加强深度上的探索创造与广度上 天更充实。”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 的开拓创新,构建起符合中国自身 “丰富和革新”,才能不断引领教师 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那么中国的 向前。“毫无疑问,这些发现、这些 教育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创造性灵感的进发,正是一种能够 孙:其实,不仅仅是陶行知先 驱散和消除对工作消极冷淡、因循 生指出过,教育界众多的有识之士 守旧的情绪的火花,从而激发起全 都明确地提出过这个问题。上个世 体教师的创造热情。教育领导的秘 纪的晏阳初先生就指出:“今后新 密之一,就在于激发起教师的探索 教育的途径是:不要再模仿别人, 的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要自尊自信,自己创造。外国的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 学我们要学,外国的教育,自有他 建议》) 们的背景,我们如何能够毫无目的 其实,校长也好,教师也好,都 盲目抄袭呢?”(晏阳初《“误教”与 是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操作者,只有 “无教”》)然而,直到今天,问题依 当他们具有了充分的创造精神,学 然存在。确实,近一百年来,特别是 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外 因此,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成 国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是正确的, 为今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 也是必须的。但问题在于,即使我 要前提。 lr]的学习不是“毫无目的盲目抄 殷:孙老师,刚才你所说的“创 袭”,确实其中借鉴、沿用的成分, 造精神”确实给我启发很大,但今 但远多于在学习消化基础上结合 天对话的第二个主题词“批判意 中国自身实际的创造,正如于漪老 识”,与“创造精神”有何关联呢? 师曾经指出的,我们的教育界很多 孙:教师的创造精神有赖于教 时候说的不是“中国话”。在今天, 师的批判意识。如果说,创造精神 我们确实非常需要中国自己的、能 重在开辟未来,那么,批判意识就 够指导中国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 是反思与“清算”过去和现在。如果 ¥慑主持佩兰 读书沙龙 I关注l 说,没有创造,就不能走向明天,那 和学习,而是反对机械地被动地阅 (奥康纳《教育哲学引论》)这里涉 么,没有批判,就无法走出昨天与 读和学习,反对不加批评地照单全 及整个社会的批判精神,如果整个 今天。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进 收,提倡必须批判性地学习与吸 社会缺少批判精神,那么教育与教 步,都是建立在“昨天”与“今天”的 收。 基础上,都是在批判与传承中进行 师的批判精神也就很难形成。因 殷:是啊,教师需要批判精神, 此,教师批判精神的形成需要社会 的,因此,没有批判意识,也就没有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时代的 的包容态度,教师的批判精神,可 创造精神。教育需要创新,当然也 不断发展与变化,原先一些正确的 能会涉及对既定观念与权威思想 需要批判。 东西,也会逐渐变得不合时宜,甚 的挑战,社会必须以相对宽容的态 殷:是的。陶行知明确批判了 至成为僵化的阻碍进步的东西,如 度来对待。 教师中存在的因循守旧思想,他指 出:“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 太小,对于一切新理,/J ̄'lg大怪。如 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 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 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 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陶行知 《第一流的教育家》)实际上,他批 判的现象,直到今天都是普遍存在 的。这种害怕创新而一味地“乞灵 古人”或“仿效外国”的现象,“如同 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 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 可怜”。(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 家》)这种批判精神的缺失必然带 来创新精神的缺失,也必将极大地 阻碍中国教师与教育的进步。 孙:同样,不只是陶行知先生 ~人,提出这一见解的还有其他的 思想者。王国维就曾经强调教师的 批判意识,强调教师的独立思想。 他认为教师不能在繁杂的事务中 迷失自我,更不能在他人的言论前 丢掉自我,他说:“注入他人之思 想,必压倒自己之思想,久之,人之 思想遂寄生于自己之精神中,而不 能自思一物,故不断之诵读,其有 害于精神也必矣。”教师要接受新 的理念、新的思想,但前提是不能 只有他人,没有了自己,而是要带 着自己的思考去选择,去扬弃,是 使他人的东西为我所用。因此,王 国维提出“不断之诵读,其有害于 精神也必矣”,不是反对进行阅读 果没有批判精神,我们就会因循守 殷:在今天,做一名有创造精 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神和批判意识的教师太不容易了! 孙:晏阳初也说过:“个人的行 孙:当然,形成创造精神和批 动,也是随时代而变迁的,现在你 判意识是需要胆量与气魄的,对这 若仍不出户f-3,坐在家里读书,那 一点陶行知先生特别加以强调。他 是不成功的。”(晏阳初《“误教”与 在《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篇短短一 “无教”》)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 千余字的文章中,一连用了六个 发展、衰落的过程,大到国家社会、 “胆量”,因为他知道这个太重要, 小到学校与个人都是这样。在事物 他更知道这个太难得。他说:“我们 发展到衰落阶段时,就要寻求变化 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 以谋出路。如果一味坚持原来的旧 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 规矩而不思变化,只能僵化致死; 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 反之,如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 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 变策略,革故鼎新,就能立于不败 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 之地。这都需要教师具有一种批判 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 1生的判断力。 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 殷:但教师的批判意识能培养 不愧受我们崇拜!”他把这胆量和 吗? 气魄提到很高的高度,如果“想自 孙:如果说教师的创造意识靠 立,想进步”,就必须“胆量放大,将 培养的话,批判意识则更多地是靠 试验精神”,而且要“不怕辛苦,不 激发。 ,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而 西方教育家奥康纳曾指出培 拥有这种胆量和气魄的人,是值得 育教师的批判意识不是轻而易举 我们崇拜的,因为没有这胆量和气 的,而是有阻力的。他指出,“使人 魄,教师就不可能有创造精神和批 们有批判精神,并不像使人们热爱 判意识,中国的教育就不可能进 知识那么广泛地被认为是一件好 步。 事”,因为“教育的赞助人和组织者 殷:我也关注到陶先生这方面 通常是政治团体或宗教团体、国家 的论述。他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 和教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能 析了这种胆量与气魄之所以难以 鼓励对各种主张和权威抱怀疑态 形成的原因:“从前的秀才以为‘不 度的考察具有广泛的和不加鉴别 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 的兴趣。怀疑论者很少喜欢当权的 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 人,往往被看作一种破坏性的和革 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 命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气。”(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星鱼】墨!Q型旦亟 塾生 迅1 g I关注l 读书沙龙 本版主持/佩兰 长期的沿袭消磨了教师的胆量与气魄。而且,这种风 气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因为社会的不合 理,社会的黑暗现象太强大,使得教师不敢也难以与 其对抗。他批评说,现在的教育界人士“胆量太小”,他 们面对黑暗,“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教师 不敢直面黑暗。当时的中国教育也确实是一间“黑 房”。他呼吁,教师的胆量和气魄就要体现在要敢于走 第一流的教育家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 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 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 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 三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 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 的人物。 进黑房,打破黑房,去创造教育的新世界。 孙:更关键的是,陶行知先生还从教师责任的角 度强调培养创造精神与批判意识的重要性,他强调指 出:“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 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T--我们没尽到责任。责任明白 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 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 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 拜。”(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我们如果不能“放大 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 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我们就会有 愧于教师的职责,有愧于国家与民族。 殷: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胆量与气魄。所以,教师的“创造意 识”“批判意识”“胆量与气魄”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孙: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陶行知 在《新旧时代之学生》中强调:“活的书只可以活用而 不可以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 去实验,用活书-X- ̄-,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 爱可敬的社会。”这对学生来说是如此,对教师来说更 是如此。而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真正认识到并 做到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用心呵护 和点亮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当今 教育现状的批判态度与创造精神。这是教育的灵魂, 也是教育的真谛。正如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 中所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这应该是 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ah宗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200000殷秀德 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200000) 己口语文教学通讯201 3.02/B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 小惊大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 子遏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 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 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 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 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 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 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 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 “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 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 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 疆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 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推其原 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 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 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 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 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 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 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 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 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 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 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 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 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 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