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75
无论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还是在一定规模的教学比赛中,笔者总感觉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会出现“走步”违例、球传不到位、接不到球、传球时机把握不准等现象,造成练习不能连续进行,达不到既定目标。为探讨行进间双手传接球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中易犯的错误,笔者在备课组开设了一节普通的教学研讨课。
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的传接球动作技术与步伐的协调配合(跨步接球、迈步传球)。
教学难点:根据同伴的位置,选择跑动的速度、方向、传球时机、传球落点。
2 过程描述
2.1 身心预热
①无球跑动中,学生根据步伐配合1~2呼数,体现脚步节奏。
②球性练习,提高对球的感觉和控制力。
③复习原地传接球,巩固传接球技术。
2.2 教学组织
2.2.1 组织
将学生分成2组,一组持球站立(准备传球),一组徒手站立(准备接球),2列横队散开(左右间距5~7米)相向(迎面垂直间距6~8米)错位站立。
2.2.2 练习方法
①一人跑动中传接球,多人原地传接球,形成一人与多人配合传接球。如图:
②减少两侧固定传球人,要求中间同学加快跑动速度进行练习。
③视学生掌握情况,增加行进间上篮练习,提高练习兴趣。
④尝试全场跑动中传接球(接上篮)。
2.2.3 练习要求
中间练习者在向前直线跑动过程中,不间断地向一侧稍转身跨步接球后再持球迈步稍转向另一侧进行传球;两侧原地练习者,持球一侧同学根据跑动同学的跑速,看准时机进行传球,另一侧同学则随时做好接球准备。
3 教学设想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较为复杂也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是篮球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虽然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基础,易于掌握,但在运动中处理好传接球并非易事。因为在人体在运动中,力度、方向、落点、时机以及人的位置关系等,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我们总不能动作机械化,不去接球或者造成传接球的失误,这就需要传接球双方要有及时调整的能力。显然,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之所以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的难度远远超过原地练习,正是因为“跑动”之缘故。为此,减少跑动因素给学习带来的困难,将跑动变为相对跑动,由2人同时跑动改为1人跑动,选择1人跑动中同时与多名原地站立同学进行传接球的配合,不仅大大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也会达到保持技术动作完整性的目的。
4 案例分析
第一,复杂技术简单化。
。即便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练习的连续性。对于练习双方而言,传球时机的把握显得相对从容,准确的传球落点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便调整也显得轻松得多。不仅避免了2人同时跑动容易带来“走步”违例、接球脱手情况,也降低了同时跑动带来配合上的难度,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2人或多人跑动中练习,使得行进间传接球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二,个体的交流,群体的合作。
纵观整节课的安排,可以看作是形式和内容对立的统一,完整与分解的融合。。。虽然是单人跑动,非但没有破坏原有动作结构,反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技术,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第三,优选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核心作用,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任何教学目标和任务都是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当地选择或者运用教学方法。知识点的明确性、具体性、有效性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优选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合作习惯的团队。
关键词:接球;移动;判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38-03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动作技术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是所有的技术,在学习后都将通过运用才能形成技能,最终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我们“为了动作教动作,为了技术教技术”,学生学到最后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我们给的只是“鱼”,而不是“渔”。。本文通过“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来分析如何在单元构建和课时实例中落实“运用”维度。
一、运用维度的理解
运用维度的提出,是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选择和采用教学手段和策略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角度、一种思维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运用维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运动环境,因为“一个动作技能的获得,至少要有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执行此项动作任务的机会[1]”。运动环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作任务所创设的练习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提高技能。运动环境的呈现可以是游戏、体育活动或运动项目。“动作(做什么)、条件(在什么情景下做)、任务(做得怎样)”构成了运动环境的三要素。
这一维度的提出,不仅给水平四的教学提供了视角,同样在水平一~水平三中也能得到落实。如在水平三中根据篮球的位移技术、传球、运球、接球、投篮等,把这些技术置于“角篮球、抢断球、起起落落、三对三”等游戏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即时任务完成技术动作。又如在田径类“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水平一阶段会以“投、抛、滚”等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来呈现,而我们在教学时,从运用维度来思考并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会根据不同条件择取不同的动作来执行(飞盘比远通常会择取“撇”的动作、近距离投进筐会择取“抛”的动作、纸飞机会择取“肩上投掷”的动作),这种不同的运动环境,会让学生根据运动环境的不同,将这些基本的投掷动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和运动感知。此外,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了技术的迁移,根据技术动作的共性特征,可以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进行运用,如“移动中的接球”可以在“篮球、足球、排球”中运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可以在“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头上传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中运用等。
二、单元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运用”视角下的本单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该技术,实现“学以致用”。。如果我们仅仅以简单的技术动作来教学,那么就脱离了球本有的运动项目特征,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兴趣,而且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球类的运动项目特征,创设运动环境,对学生掌握球类运动技能、参与球类运动项目练习具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水平三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2]。球类项目中的接球,主要发生在“人―球―人”之间,因球的轨迹或落点是不定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学生需要对球的运动路线和落点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肢体空间移动,最后根据任务完成动作执行。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移动肢体空间,以获取最佳的时间和空间来截获运动物体。如跳起接球、跨步接球、跑动接球等。而这些组合动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对运动物体的判断以外,更需要执行技术――位移技术、接球技术等。而小学生在接球任务中“下肢从7~8岁开始有了明显的对上肢的协调配合动作表现;躯干在接球的过程中,从7~8岁开始,能够根据接球的任务,较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从10岁开始,上下肢和躯干的双手接球任务协调趋向成熟”[3],这就证明,水平三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此内容的能力。
据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在水平三篮球课程内容中确定以“各种形式的移动及组合”为内容标准,提出“认知:能简要描述快速移动的动作名称与方法。技能:能在活动中至少做出5种以上移动动作,如听(看)信号做出折返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跨步、急停急起以及多种移动动作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将移动动作与控球动作有机组合,如跨步+接球、侧身跑+接球等,表现出一定的判断、移动、控球能力。情感:练习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并乐意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的表现标准。
本单元是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下,是以“移动中的接球”为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的移动、跨步+接球、跑动中的接球”作为教材,把“位移技术、接球技术”融于具有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来发展学生移动中接球的能力。
3.设计思路
(1)通过学习不同方式的位移动作,发展学生的位移技能;(2)通过不同路线的传接,丰富学生传接球的动作经验;(3)依据球类运动项目的规则,创设多样的运动环境(如无人防守、有人防守等),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特征的认知;(4)通过“学习一个动作(技术)、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个游戏[5]”来落实运用维度,让学生在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融合之中学习,能够将篮球中的位移技术和接球技术在模拟情景中运用并获得技能;(5)以设定任务卡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
三、单元计划《移动中的接球》课例(表1)
四、课例片段分析
以本单元第2课次《篮球: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通过教学中的三个片段作相应的分析,以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运用”维度。
片段一:多种形式的传接球
技术动作:①完成“胸前传球、反弹球、头上传球”等三次不同的传球方式并准确传到同伴的位置;②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到同伴的位置并接住。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同伴间连续完成10次中6次成功的完成传接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距离的需要进行3~5m距离内不同方式的传球,这种练习是个性的、可选择的,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动作练习;“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出并接住”的练习,作为传球者,需要完成组合练习,即“运球+传球”;作为接球者,需要随时做好面对不同形式的来球进行接球的准备,以模拟篮球运动中的情景,使得学生在多变的、随机的情况下完成传接。
片段二:移动中的接球
技术动作:接“原地、左右运球后、换位运球后传出‘前、后、左、右、上’不同位置的球”,并做出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来接住球。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能够连续完成3次在移动下接到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这一教学环节有3个练习。第1个练习是“接原地传出不同方向的球”,让学生能够明白接球时需要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第2、3个练习是在第1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这两个练习,具有篮球运动项目中的传接球特征――传接球的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
片段三:游戏――抢断球
技术动作:运球+传球、移动中接球、抢断球。
运动条件:三人一组,两人相隔3~5m距离,一人中间防守(练习1:防守人中间位置防守;练习2:防守人防守接球人;练习3:防守人防守传球人);球被抢断后与传球失误或接球失误者互换角色。
运动任务:在同伴进行5次传接过程中能够成功抢断1次。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创设一个简单的篮球比赛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运用传、接、抢断的技术,进行简单的实战练习。学生不仅参与兴趣很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运动环境中把传球、接球技术不断得到呈现和强化。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以篮球的运动项目特征来设计练习的方法和规则,并把传、接的动作技术融入其中层层推进的,前面的“学”是为了后面的“用”,后面的“用”是为了提高前面的“学”。
五、单元教学反思
1.值得肯定之处: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拓宽了球类教学思路
。单元课次内容上梯度的设置,技术维度明确,运用维度适时。第一课时的位移技术,第二、三课时的接球技术层层推进,并使技术始终融于运动环境之中。因为运动环境的多变,给学生带来了挑战,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个性化,并表现出探究行为。学生能够从一个方法中想到其他的方法,比如做出“跳起接球”动作,这是在教学设计中未提及的。3课时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成功感和喜悦的心情。
2.需要改进的地方:运动环境的设计需要通过手段来落实
合理的运动环境才能将特定的技术得以运用。在预设的教学中,传球学生只有将球传到合适的位置并使得接球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接到才能达成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移动接球的技术,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位移技术和接球的动作技术外,还会受到传球路线的影响,如传球路线过大,则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跳步、滑步等位移技术完成身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并及时拦截到球,这就需要对运动条件(路线、速度、距离)进行限制,否则此时的运动环境是虚设无效的。当然,这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值得研讨之处
(1)运用维度是否能在其他的课程内容中得以实践
运用维度的提出,给球类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是否适合并运用于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体操、田径等),需要通过实证来进行检验。
(2)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中做到“兼顾”
听课教师反馈,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个体差异存在明显――女生弱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动作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的学生在运用维度下的练习较难完成,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来做到“兼顾”。
(3)规则意识将会影响运用维度的实现
学生有规则意识,将有助于运用维度的实现。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该年龄学生的位移基本动作已经成熟,但是在具体项目中运用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如在篮球的“抢断球”活动中,就需要学生知道并做到“正确的防守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为“捍卫和平”这一主题式情景游戏,并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越过“敌人的战壕”、穿过“封锁区”、爬过“铁丝网”和最后轰炸“敌人的阵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分层次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水平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按水平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当达到目标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一些从来没接触篮球的同学,设计一些简单的运动、传球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简单的运球、传球。一些有基础的同学让他们进行篮球比赛。
三、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受其他教学形式的影响,篮球训练教学理论教学少,更多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多以技巧性教学为主,能力强的学生兴趣比较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会对部分篮球技巧进行讲解,但是忽视了对技巧的巩固,导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如何提升高中篮球教学的质量
1.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针对当前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不明显的情况,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当前实际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明确教学方式。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逐渐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运动中,创新教学理念。在《单手臂投篮》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原地单手投篮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该技术的认识。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有助于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适当的训练,提升自身篮球技术,发挥自身主体性地位。
2.进行小组教学
教学模式单一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篮球运动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篮球实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保证小组成员实力势均力敌,不存在实力悬殊的情况。其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适度的自由,有效的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三步上篮》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辱观,小组成员在运球、传球过程中需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加强组员间的合作,掌握三步上篮技术特点,每个同学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表达和交流,找到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最终提升自身素质。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篮球实践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有的而教学评价多以技巧评价为基础,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现有的教学模式要求下,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保证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增加互相评价的形式,针对团队合作中,不同学生的表现能力,可以让学生对他人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技巧锻炼,需要加上日常训练效果、上课态度及出勤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衡量,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善篮球场地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进行篮球有效教学的基础,需要针对当前设施不健全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现有的篮球场地基础设施,重视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做好教学设施保养工作,对篮筐、篮板进行定期的养护,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只有重视体育教学设施,才能促进高中体育的顺利进行,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关键词: 体育教案 实用 创新 不拘形式
我在体育课教案检查和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的教案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应付,甚至有些脱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搬家”式的教案,如抄教案、直接采用旧教案等,上课与教案是两码事。这样的备课于学生无益,教师费力。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它集中体现了教师执教的观念、思路,也反映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及课堂教学的艺术。写好教案既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教案也势必是以学为中心、发展为本的新教案。教师要尽快从目前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新课改教案。
一、教案的编写应该贵在实用,力求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来编写新的教案。备课是为了上课,写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学,写的教案应实用,以创新为目的。传统的教案是以教定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学定教,依据教材教标准。这就使教学的空间向无限扩大,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写教案时,应紧紧围绕怎样发展学生,如何创新施教,设想学情新变化,设计学法新练习,创新教学新思路。
1.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实施新课改,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注意把方便让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路定教路,以学法定教法。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只是体育课本,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引导学生机械训练。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男生)、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生),开始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运用篮球能做哪些传球”,接着两人一组尝试篮球的各种传球练习,然后引导男生单手肩上传球、女生双手胸前传球传得高一点,逐渐过渡到投篮动作,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自己总结出投篮动作要领。
2.要注意实践创新。
在备课时应注意设计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设计出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设计出张扬学生个性的活动内容;写教案还要写出特色来,内容要写得与众不同,形式要写得新颖活泼,注意引发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注意写出授课的个性特色来。例如在每节课主教材学习最后,我都给不同学生留有自由发挥和实践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不同学生实践动作和自由发挥练习。
3.要注意写情境创设。
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案中应多准备一些体育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比如课前教师创设情境,摆放四个体操凳,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利用体操凳可以做哪些练习?请各组设计练习,合作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实践。
4.要注意设计几个主教材的探究性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对体育学科尤为重要,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堂教学一般都在室外,空间大,同时上课班级多,噪音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难以专心听讲,携带课本上课也不方便,所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知识的情况非常必要,也可以充分发挥新课程课本的作用。
5.要注意写总结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可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设计问题: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了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教案中还要留有可变的空间,一份教案需要在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中被多次重复使用,教案就应该有可变的空间,就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后不断得到改变与完善,课上有了灵感或好主意课后可以补充。吃一堑长一智,积一招学一巧,一课一得,一课一失,及时总结。日积月累,就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写教案可以不拘形式
1.写教案要因人、因教材而异。
如果时间充足,就一定要写详案。设计教学的微格,多想几种可能性,怎样引导,怎么变,设计几种应变方案,教学中就能成竹在胸,举一反三,富有创意;如果时间紧就可以写简案,记几点关键的或怕忘记的东西;也可以利用网络、旧教案或其他资料上的教案,但必须对其进行有机取舍,并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又要与时俱进,符合课改的要求,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2.课后要修补教案。
1、1模块教学概念
体育中的模块教学就是,将技能教学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单元。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将相关理论知识融于技能学习之中。技能模块的组合构成了学生的能力,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后,学生经由“理论—实践—内化—实践”的过程,能力水平就会形成、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1]。
1、2模块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2、1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1、2、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自模块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以来,大力开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兴趣,实施“小集团化”教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能在技能学习中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自我反思的优良品质。
1、2、3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学效果
模块教学能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教学,做到扬长避短,较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体育课改的模块教学中,从经历到理解,不断自我学习与研究,并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创造性教学能力得到增强,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1、2、4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专项知识水平和观赏水平
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学生对篮球的基本理论、技战术会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故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篮球专项知识水平。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到篮球比赛知识及裁判法的学习到传授,为其今后从事锻炼及组织篮球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专项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其今后欣赏各级篮球比赛时,其观赏、评价水平,也将得到全面的提高,正所谓“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模块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
2、2篮球模块教学的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仍被沿用。在过去的教学中这些方法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继承与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生对篮球教学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模块教学的引入,体育教学的有些方面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篮球教学。
2、3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人数众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继续沿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学生练习,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这样既调动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进行比赛。再加上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些教师拖课,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效果。
2、4篮球模块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今,体育教学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了对学生的技能、体能的评定,但对一些隐性指标的考核评价不够,例如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沟通能力等评价内容体现不足。这种评价体系中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中篮球课模块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依据《纲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把一些隐性课程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与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3]。
3、积极探索可行性的篮球模块教学策略
3、1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篮球模块教学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把握篮球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师懂得篮球模块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阳光体育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产生运动参与的欲望,并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3、2因材施教,注意把握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度”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是指模块教材的难度系数。教学实践表明,篮球知识的难度系数应稍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才有吸引力。若教材难度系数太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容易涣散,可能诱发伤害事故;难度系数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会丧失信心,无法体验到篮球带来的快乐。因此,篮球教师要保证篮球模块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度”是指练习中学生的心理、生理负荷。在篮球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次数、时间、组合、强度等,使之保持在一定的度上,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有质的飞跃。
3、3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篮球模块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为解决器材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采取分组循环,个体学习和操作的方法来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