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读关于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以前只浅浅的看过微观经济学的教材,对供给、需求、效用等词汇略
知一二。再加上本科时曾选修过经济分析法的课程,故对经济学也很感兴趣。
我一直认为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学科,到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比法律更能控制人类的处事模式和思维习
惯的价值观。更进一步,我甚至认为,法律这一人类最得意的上层建筑乃是懵懂的建立在对经济学充分尊重和
对经济学一系列假设的认可的基础之上的。今天有幸拜读到《蜜蜂的寓言》,真不知它对于我的价值观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蜜》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按曼氏来说即用打油诗的形式讲述的一个关
于蜂巢由盛到衰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是曼氏自己对诗歌部分做的注释。第三部分是社会本质之探究。第
四部分是霍拉修和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我对本书反复读了很多遍,圈圈点点的,但总是到一定程度就再看不懂了。故只对前三部分做下自己的表达,
至于第四部分仍需更多努力和毅力才能理解。
《蜜蜂的寓言》是关于这样一个蜂巢的故事:有一个奢华庞大的蜂巢,里面生活着众多的蜜蜂。这个蜂巢拥有
良好的政府、军队和繁荣的经济,“法律却高于君主的权杖”。它就像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里面亦有各式
的社会角色。但蜂巢繁荣昌盛却是因为蜜蜂间彼此充满着贪婪、奢侈、骄傲、虚荣心和妒嫉心等罪恶的德行。
它们互相满足着彼此的需要并因此使蜂巢成为乐园。“数百万蜜蜂无不再纷纷尽力,满足着彼此间的虚荣与贪
婪;而另外数百万蜜蜂则被雇来,目睹他们的手工在横遭破坏;”。“有些拥有丰沛股本,痛苦很少,他们全
力投入生意,收益丰饶;有些则注定使用斧头和铁铲,肩负着一切艰苦辛劳的重担;那些不幸者,则情愿日日
地挥汗,力气用完、四肢疲惫才能吃饭;”直到有一天,好心的神面对众蜂们虚伪的祷告:“吾辈若诚实该多
好”,便让蜂巢从此全无欺诈。顷刻间,“诚实便充满了蜜蜂们的心窝”。他们羞于自己犯下的罪行并虔心忏
悔。“伪善的面具统统被丢在了地下”而此时,伪饰虽然已不负存在,但蜂巢却被另一种可怕的面貌取而代
之:“土地和房价的价格急剧下降,贬值的还有绮丽的殿宇和宫墙;”,“节制欲望的众蜂在努力学习,不学
如何花钱,而学怎样生活。”。“不单是商号,而且所有公司,现已将工场作坊全部关闭。各行与各业无不弃
绝扯谎。”
最后,蜜蜂的数量急剧减少,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但是英勇的蜜蜂依然顽强抵抗了劲敌,保卫了自己国土。
但是凯旋的代价无比沉重。战争过后“他们纷纷飞进一个空树洞里。以便去安享满足与诚实无欺。”
很显然这是一个国家由盛到衰的故事,故事并不稀奇,但让人迷惑的是这个蜂巢衰落的原因——即恶德退却的
荒凉。
首先我想谈的是曼氏对人性的界定。
人性自私论由来已久,但是像曼氏这样把人性自私论推向毫无缓和余地的
却再无第二人。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一种自私、难以驾驭的动物”人类行为,不论是出自生命自保的冲动,
抑或是为个人荣誉而产生的善举,其动机都发端于利己之心。不论在自然状态下或在社会状态下,这种本性都
是不变的。一切利他的或仁爱的德行,实际上只是想获得他人的赞美和避免受到谴责,因而不过是利己主义的
伪装。即使有些行善的动机是真诚的,但皆因缺乏对自我的真正认识,因此认识不到这种善举实际上亦源于自
私的天性。人们都相信情感受理性的控制,但事实恰恰相反,即便是我们最深思熟虑的哲学推理,也只不过是
情感的玩物。人(除了眼睛所能见到的皮肤、肌肉、骨骼等之外)乃是各种激情的复合体,由于这些激情皆可
被唤起并首先出现,它们就轮流支配着人,无论人是否愿意,都是如此。并把自己的理性用在我们的激情所关
注的事务上。以上是曼氏对人性自私的大致理论。我对此有赞同亦有疑惑。
小时候我曾被教诲“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又背过“人之初,善恶无”的新三字经。
直到拥有自己的思考能
力之后,我才小心翼翼的去思考人性的本来面目。如果“人是动物”无可争辩的话,那么不妨把我们头上的最
高等生物的光环暂时摘去,用平等的目光去注视刚刚脱离母体的血淋淋的婴儿——犹如稚嫩的羊羔离开母羊般
平凡。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更确切的说,“初”是人在没有思考能力的阶段。他拥有的只有本能的
饥饿、困倦和排泄。这时的他无所谓善良或是邪恶,因此他对外界毫无威胁可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时的
人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食物、睡眠和排泄了。他开始对外界产生所取,并用哭泣来发
泄自己的不满、用抓取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恐惧。在这个过程中,一种难以驾驭和诠释的力
量逐渐壮大,那就是思想。一种让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可怕力量。或许我们谈到的人性,便是指人在这一阶段
所拥有的品性。一种在人没有任何外界教化下表现出来的欲望。自身来讲,我是同意人性自私论的。这并非源
自对权威的顺从,而是通过自己的贫瘠的思想把琐碎的事情积攒而自然生成的认识而已。当婴儿饥饿的时候,
吸食奶水是天性,这是他们生存的本能,与其他生物无二。但是在他们困倦的时候,往往在他们嘴里塞上类似
奶头的东西,他们才睡的安稳。本来吸奶是饥饿时的本性反映,在非饥饿时却能让他们得到额外的安慰。如果
我的论述表明了我对生物学的无知,在嘲笑自己的同时,我依然固执的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成人思想中所说的贪
婪。如果非要沾上生物学的知识,我只能联想到达氏的适者生存。这种贪婪的“更多占有”行为是对生存渴望
的外显。因为,面对饥饿对婴儿还说就等于面对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占有更多。当然这种渴望是在无意
识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我把它界定为人性之本,生存之恶。
其次我想谈的是曼氏对一些具体恶德的评论。
他对它们的论述真可谓精彩,虽然这些文字招致众多批判者的围
攻,但是没有哪一个能说出比曼氏更深刻的真理。我在对他的思想深感惊奇的同时,亦有很多难解的困惑,故
一同写出。因为人类的各种激情总是混合产生的,而越是混合就越难以区分。所以在论述其中一种的时候,往
往能看到其他恶德的影子。
贪婪——衍生邪恶的根基
人人都抨击贪婪,但其真正原因却是:几乎每个人都饱受贪婪的折磨,因为某些人储存的钱越多,其他人手中
的钱便越少,所以,人们激烈的责难守财奴时,心底所想的却通常只是自身的利益。面对贪得无厌者人们感到
愤怒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贪婪者时他们失去本来有机会得到的东西,或者迫使他们为获得那些东西而违心的
承受更大的痛苦。
贪婪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对金钱的迷恋,它便不再是挥霍的反面了,心地狭隘的守财奴只为存钱而渴望金钱。
而另一种贪婪却表现为以消耗为目的的贪心求财,此时,贪婪与挥霍共存,成为高贵的罪孽。
尽管贪婪可能导致众多的恶果,它却是社会极为需要的,因为它能够收集和聚敛那些被丢弃和挥霍的东西。没
有贪婪,奢侈很快便会缺少物质基础。
挥霍——一种高贵的罪孽
此处的挥霍并非指那些因贪婪的榨取别人财物以满足私欲的挥霍,而是一种出于为人悦纳的良好恶德,是一种
满不在乎,沉迷于逸悦的纯粹的挥霍。这种挥霍者来自优越富裕的环境,格外憎恶钱财这种可鄙的思想。而仅
仅挥霍他人辛苦聚敛起来的财富,而非自己的。他们的罪过乃是过分蔑视了被大多数热过分重视的那些东西。
之所以要对这种挥霍大佳赞赏,是因为挥霍者除了对自己之外,对整个社会却是高尚的赐福者,他们不会伤害
任何人。巧取豪夺者贪婪敛财却被子孙顷刻消耗干净。其他任何人都会对子孙的这种行为赞美不已。这是一种
将从公众那里夺取的财富归还给公众的行为。纨绔子弟,华美的服装,绚烂夺目的装饰,被誉为最纯净的方糖
发出的晶莹闪光。
骄傲——它主宰着更多的人
骄傲是与虚荣心联系最亲密的恶德。骄傲是天赋的机能。凡具备起码头脑的凡人,无不出自骄傲而自恃过高,
以为自己比任何公正的法官对他的评判还要好。这个机能有个甚为显著的特征:最骄傲者,最不愿容忍他人的
骄傲;反之,自身具有其他恶德者,却最能容忍那些恶德的可憎之处。然而我们最有益于社会的品质莫过于骄
傲,这种罪恶极大的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以服饰为例:衣服最初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遮蔽我们的裸体;其二是防护我们的身体,使之免受气候的伤害以
及其他外来的伤害,我们漫无止境的骄傲又在这两个目的上添加了第三个目的,那便是装饰。因此,收入丰厚
的人每年都要购置大量的服饰,其数量超越其需求并替换掉仍是崭新的旧衣。为此种行为者以女人甚多。收入
微薄者,亦不愿在众人中显出寒酸,在免为度日的同时,亦穿戴仿制的动物毛皮,让自己看上去像殷实的富
人。此时,骄傲于虚荣和奢侈成为好友,促使国家为满足它们的欲望而生产或购置大量的浮华。贸易便因此欣
欣向荣。
荣誉——最虚无的奖赏
在其比喻的意义上,荣誉是个子虚乌有的虚构怪物,是道德家、政治家们的捏造产物,它表示某种与宗教毫不
相干的美德原则。在一些恪守职责的人们身上,可以发现它,无论那些职责是什么。为了维护荣誉原则,他不
惜舍弃自己的职业和财产,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例如:战争。
政治家们向人们灌输了荣辱观念之后,那便不难激励人们去作战。首先,要悉心说服人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
义的,如果没有正义的理由,那么人们便感觉不到荣誉。其次,要想他们表明他们自己的财产、妻子、儿女以
及他们眼前所珍视的一切皆与这场战争相关,或者日后要收到影响。再次,要激发人们的勇气,说他们与众不
同,说他们具有献身精神,说他们热爱祖国,说他们英勇无敌,然后再用荣誉的字眼做最后一击。那么,当这
些战士战死沙场的时候,当他们的胸膛被子弹穿透的时候,他们便与荣誉永存。而战争过后,国家的贫瘠者依
然瑟瑟度日,富裕者依旧车水马龙。
再次我要谈谈曼氏对道德的界定。
曼氏明确的展示出他的反理性主义道德学说:道德既非出于上帝的命令,也不是在人类本性所固有的这种意义
上自然形成的,更不是人类理性的特意发明,而是人的自私本性适应生存环境的产物。因此,它们是人类追求
自身利益的实践经验的产物。在时间的缓慢检验过程中,唯一的标准就是——每一条道德规则在促进个人福利
方面等发挥作用。
世俗道德产生的原因:“所有人都感到自身存在许多弱点并为此而感到羞愧,因此,他们相互间都力图掩盖自
己的丑陋原型,并为此进行辩护”正是这种需求产生了把人置身于其中的道德的伪装和道德生活的规则。
政治道德产生的原因:道德在政治生活中也采取虚伪的形式,掩盖在当权者“公众利益”的漂亮词藻深处的,
不过是他们的自己的私立。因而,在官方的形态中,“道德的发端是由于巧妙的政治所创造,以便使人互相利
用,又易于驾驭,政治中道德的发端主要是为了使野心家极易容易而又极安全地从大家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并且统治他们的大多数人”
最后,出于自身专业的缘故,我把曼氏对法律职业者在蜂巢昌盛和衰落的两种描述摘抄下来,不加评论。
(昌盛之时)
律师,这个行业的诀窍之本
乃使均分办案所得,聚敛基金,
于一切登记作对,而这些骗子
会为抵押的财产做更多的丑事;
他们像不法者,虽未成为被告,
但对自己的罪,他们想必知晓。
他们总是故意拖延出席听证,
却掰着手指计算聘请的费用;
为了给一项邪恶的理由辩护,
他们便去检索浏览法律全书。
如同窃贼商店和客栈之所为,
寻找着最能乘虚而入的机会。
(衰落之后)
在一个诚实的蜂巢中,众律师
已经没有可用来发财的东西,
惟有那些终日奔波、吃苦受累
的律师,才能挣到足够的薪水。
伯纳德·曼德维尔对人性、社会本质、道德等的论述远比我描述的深刻太多,我发现,无论用多少笔墨都难以
表达我从他的文字中体悟到的思想,甚至,在写到一半时突然发现了自己思想的苍白,这是与曼氏对比后的强
烈自卑感。我瞬间体会到了嫉妒、羞愧和愤怒。想象着一旦别人阅读我的文字时嘴角泛起的轻蔑,我便无法继
续表达我的思想。最终,我看到了自己的虚荣。一种对赞美强烈的崇拜,得不到便会愤怒的愚蠢。我安慰自
己,这种文字过程只是对知识的尊重,没有高低和深浅,也不必在意他人的见解。然后我便被自己说服,并安
然的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对大师的尊重心理,一般的道德便可以让我从容文字了。
曼氏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思想在18世纪备受指摘,但是到了20世纪,对他的思想给予积极评价的
学者却较为普遍。其中,以哈耶克的评价最高,常常称其为英国18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剑桥
大学伦理学教授乔治·摩尔和经济学家约·凯恩斯都认为,“曼德维尔悖论”对伦理学和经济学的剑桥传统起
了决定性的推动,其实,曼德维尔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也绝不限于剑桥传统,而是涉及整个欧洲启蒙运动。
在此,仅以个人名义向曼氏的经典思想表达由衷尊敬,他确实引领我看到了人的各种姿态。但是我出于“伪
善”的善意,仍坚信,在人性初恶的同时,人类独具的伟大思想仍有高贵的光芒闪耀。人性是在成长中不断完
善的,在那些义无反顾的正义之举前,没有人会在那一瞬认真盘算荣誉的价值,是本能的善良趋势他们成为人
们心目中的英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如果我们热爱人类,那么请我们在天性的自私中酝酿伟大的善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