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省属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

2020-05-02 来源:爱够旅游网


贵州省省属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

一 政策背景介绍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国有企业而言,混合所有制是指在一个企业中,产权主体多元化,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2011年,国资委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到民间投资主体之间或者民间投资主体与国有企业之间可以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共同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开展境外投资。这意味着民资在国企母公司股权中的比重将有可能提高。

贵州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上述《实施意见》的规划,2014年3月,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拟在2016年全面完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及子公司层面的产权制度改革。 二 省属国企基本情况简介

(一)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股权(产权)结构情况

省属国资委监管企业共有28家,其中国资委独资的有17家、控股的2家、参股的9家。涉及的领域有能源、矿产、房地产、旅游、物流、贸易等,其中竞争性的有15家:茅台、盘江控股、水矿、开磷、旅游投资、赤天化、遵钛集团、钢绳、久联集团、盘江化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煤矿设计研究院、建工集团、七冶、物资集团;功能性企业3家:产业投资(集团)、西南能矿集团、黔晟国资经营公司;公共服务性企业2家:机场集团、盐业集团;参股企业8家:乌江水电、振华、瓮福、水钢、贵钢、金元集团、航空公司、水红铁路。28家企业根据资产和经营情况形成了母公司、子(分)公司(厂)、三级公司(厂)的管理体系,17家独资公司和2家控股公司共有子公司643家。

28户企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8亿元、增加值672.2亿元,利润总额222.2亿元,上缴税金230.7亿元;2014年5月止资产总额为3851.66亿元,净资产1476.02亿元,负

债率60%,从业人员27.09万人。省属国有企业是贵州省生产经营和税费的主要力量,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企产权改革情况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国资委的指导下,省属国有企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开展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招聘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企业“三项制度”、产权制度等管理体制和资产经营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参股控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643户子公司和众多下一级生产经营企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制格局,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181户,占全部子公司的28%。目前28家企业中盘江控股、茅台集团、振华集团、久联集团、赤天化、钢绳等6家企业上市,物资集团投资参股中铝上市公司。通过改制上市,企业不仅增强了融资和发展能力,提高了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资产证券化改革。茅台集团上市后,增加了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大幅提高了名酒茅台的生产量,带动了贵州酱香型酒的生产,同时由单纯生产白酒向葡萄酒和啤酒发展、由酒业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有了84户二级企业。盘江煤电上市后,增强了发展能力,不仅扩大了煤的产量和煤电一体化发展,还实现了整体改制上市,赢得了更多资金和更大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参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由煤、电向装备机械、建筑材料、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等行业进军,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了76户二级企业和众多三级企业,增强了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还进一步发展成资产经营投资的公司。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省属国企按照省委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和省政府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抓紧拟定实施方案,拟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资产经营体制,促进企业发展。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矛盾、问题和困难。 (一)深化改革的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

一是企业高中层管理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深化国企改革的意识不强,责任感、紧迫感不足,对深化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等靠要”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改革的办法不多、创新不够、突破不大的问题不容忽视。如目前发展较好的企业,仍有维持国有企业独有和独大的思想,对母体公司和重要的子公司改制为混合所有制存在一定的顾虑;而目前发展相对困难或亏损较大的企业,却感到前景迷茫、困难较多,希望主管部门和政府多帮助支持,自己不知改革从何下手,主动性较弱。二是有些企业职工对改制形

式感到困惑,认为改革就是拿职工进行改革,取消职工的国有企业身份和相应福利,从而产生对改革改制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有的还从以前少数不规范的改制中感到改制就是让少数人发“横财”,流失国有资产,丧失职工的工作和福利。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宣传及认识,企业改革的重点、方向、目标和政策措施还没有在社会尤其是在企业中广泛宣传解读,还没有全面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从而在社会和企业产生对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不正确认识。

(二)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操作性

一是政企不分,去行政化较难。目前国有企业仍然有行政级别,干部管理仍实行省属市属、正厅级副厅级县级,有的正厅级企业下属即二级企业仍是正厅级和副厅级(如盘江控股集团),且任免由省委管理。企业较难处理加大引进聘任优秀管理人才与培养提拔本企业优秀中层管理人才的关系。二是企业缺乏资产投资的自主权。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国资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资产投资实行审批制度,企业在资产和项目的招投资方面要上报审批,尽管有的企业被给予了一定额度的自主权(盘江集团获得净资产3%内的投资自主权),但市场和机会瞬息万变,企业有时仍会丧失投资良机。三是企业职工持股缺乏政策支撑。调研中许多企业都有通过企业职工持股方式推进企业改革的想法,认为采取增资扩股方式相对好操作,但如用部分存量资产换取职工持股则很难操作,可能会触碰法律红线,导致国有资产私分或流失,目前省属国企都在观望等待。四是管理层激励和约束、资产处置、股份退出、债务处理、资产评估、引入战略投资者机制等方面还缺乏相对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政策措施,影响企业改革改制的主动性和实质进展。 (三)企业改革成本过高、筹措渠道过窄

国有资本退出或不控股后,按政策要对企业的在职职工进行妥善安置,特别是1998年前的企业在职职工。许多企业感到目前效益较差,缺乏企业改革改制资金,政府和主管部门如果不加大改制资金的支持,就很难推进改革。例如赤天化公司如采取国有资本完全退出整体改制的方案,职工安置费用约为7.7亿元,而目前赤天化集团国有资产变现收益预估约为8.7亿元,能用于安置职工的资金约1.2亿元,安置费用缺口约为6.5亿元。遵义钛厂也面临更为严峻的同类问题。

(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影响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目前,贵州省国有企业改革仍处在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尚存在省属国有企业长期沉淀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是老工伤(含职业病)补偿、社会职能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一直

未得到有效全面解决,所需资金存在缺口;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消化多余人员缺少具体措施和资金。二是部分企业的资产和土地属性仍不清,清理和办理较难,尤其是国企中原办的老集体企业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原遵义“八五”厂等。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劣势企业关闭破产等任务仍然艰巨。

(五)引进有效战略投资者的策略方案准备不足

贵州省省属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存在资产状况不佳,设备、技术和产品老化严重等问题。28家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60%,最高负债率达到90%,如省建筑设计院;最低的是贵州茅台集团,负债率为17%。遵义钛业集团负债率达79%,企业亏损5.2亿多元,企业开工率只有60%,现有资产缺乏融资能力,与多家战略投资者商谈不成功,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状态。赤天化集团2000年上市募集资金后,运行良好,由于近几年上了竹纸浆项目和多元化发展,资产状况不是很乐观,负债率达64%,银行借款60多亿元,即将进入还债高峰,企业经营进入困境期,亏损2亿多元。同时,贵州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冗员、社会和债务包袱沉重等问题,对引进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引进民营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和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较大难度。 四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现就进一步深化省属国企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国企改革的宣传和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国企改革的领导和服务,指导协调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强化改革政策和方案的执行,鼓励探索试点,确保改革出成效。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宣传,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各部门要组织学习和了解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协力配合,支持和帮助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为国企改革出谋献策和分忧解难。二是企业高中层管理干部要继续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对国企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的自觉性,结合本企业体制机制和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创新性地提出改革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狠抓落实。三是向广大职工宣传讲解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方向和目标、政策措施,尤其是针对职工对国有资产改制、职工身份、就业、工资福利待遇等高度关注的具体问题,更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全面正确地宣传讲解,思想工作和政策宣讲要走在改制方案实施的前面,使广大职工消除顾虑、支持改革。

(二)拟定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和推进国企改革

省属28家国企的产业产品、企业规模、资产总量、管理方式和效益均不相同,差别较大,要按照加快改革、搞活企业、拓展市场、促进发展的思路,采取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资本运作深化一批、开放项目引进一批、整体上市发展一批、员工持股转换一批、参股民企投入一批等路径,因企施策、积极探索、总结推广、规范操作,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议组织拟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国企改革资产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的实施办法》,明确和解决企业实行资产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的比重、资产处置方式方法等问题;《国企改革员工安置办法》,统一规范企业改革中员工的身份、1998年前及以后员工的安置标准、再就业、社会保障、安置的资金来源等;《推动国企改革员工持股办法》,明确企业员工增资持股及管理层和员工各层次的持股的大致标准,探索增量资产带存量资产的员工持股要求和标准,试点存量资产员工持股要求和标准、员工持股的权责和转让等。特别要在财税、土地、债券、债务处理、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采取一揽子具有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开展改革工作,促进发展。

(三)简政放权,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改革和战略投资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特别是要确保行政审批的高效廉洁,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政府及相应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治理结构、规模和发展的情况,探索放宽或下放资产或项目的投资、资产重组及处置的审批权和资本参股控股的管理审批,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母公司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支持和开展二级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民营企业;有的二级及以下企业可通过一定形式出让给其他有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对没有市场竞争力、资不抵债、经营特别困难、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整体出让、改制退出、依法破产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建立运转高效、有效制衡的公司发展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招聘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多渠道筹措企业改革资金,重建职工劳动关系及化解相关历史遗留问题

支持企业改革,采取措施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问题,依法重新建立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由财政和国资部门牵头,会同地税、国税、金融办等部门,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创新使用金融工具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革改制成本,增强政策保障能力。加快优势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国有资本减持、转让,筹集部分资金。探索建立以部分具有固定收益优良资产和改革后国有资本部分收益为主的国有企业职工权益保

障基金,逐步消化安置职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企业历史遗留债务等问题。加强综合配套政策支撑,妥善安置职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探索和鼓励企业建立职工权益保障基金,解决企业改革中的安置、社会保障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部分土地等资产的确权,完善历史遗留手续、补办产权证书等问题。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