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情况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以天津、广西、内蒙古三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天津选取了四所高校(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广西两所高校(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内蒙古三所高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共收回有效问卷1062份,其中男生310人,女生752人,男女比例为1:2.54。另有8名同学参与深度访谈,其中6人有偶像。
二、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具体情况
1、偶像崇拜的普及程度。首先,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有偶像的人数为684人,占比64.4%,没有偶像的人数为378人,占比35.6%。有偶像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519人,男生165人,通过数据对比,笔者发现大学校园内,女生偶像崇拜行为更为普遍,占比达到了69%;而男生有偶像崇拜行为的仅为53.2%。女生中偶像崇拜的普及程度高于男生。这也符合以往偶像崇拜研究的结论“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比例的偶像崇拜现象”。
2、喜欢时间长短。喜欢偶像的时间长度方面,仅有6.58%的大学生是“刚刚开始”追星,选择“三年到五年”和“五年以上”的同学比例高达一半以上,由此推断,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偶像。接受深访的有偶像的六位同学中,除却一名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关注偶像,另外五名同学则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追星”。同学A说“:我从小学开始关注阿根廷球队,那时就产生了对球星亨利的崇拜。”这也验证了十年前学者的论断――“‘偶像崇拜’一般是在青少年初中阶段――14岁前后――频频出现的成长现象”。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最
具有活力且最容易出现叛逆心理的阶段,其价值观、人生观都未成形,很容易受到媒介影响产生偶像崇拜行为。
3、喜欢的偶像类型。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所喜爱的偶像多来自娱乐圈,其占比超过了60%。而喜欢商界、政界人士以及体育明星的人数总和才为33.92%。接受深访的六位有偶像的同学中,仅一名同学崇拜的偶像是体育明星,其余均是娱乐明星。这体现了如今娱乐明星对于大学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4、偶像信息的获取渠道。在偶像的信息获取方面,大学生观看偶像作品主要通过电视、手机和平板等终端。偶像的其它信息主要来自明星微博账号、百度贴吧、ins等国内外社交平台。在访谈中学生D就谈到:“对于朱亚文的关注主要是通过他的微博账号,正是朱亚文在微博中经常与妻子、孩子相关的内容,让我感觉到朱亚文不仅拥有精湛的演技,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公、好爸爸。”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关注偶像的重要途径。
5、喜欢偶像的特质。调查数据显示当代90后大学生更注重的是偶像的个性、成就以及品质三个方面,仅仅因偶像“长得好看”而产生崇拜的不足一半。同学B:“喜欢张国荣,因为他的品性和人格魅力打动了我。”这反映了大部分90后大学生更关注偶像给予自身的精神财富。另外,有多达57.46%的受访者认为偶像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说明了偶像在大学生心目中扮演着“精神导师”和 “生活向导”的角色。
6、偶像崇拜的金钱投入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90后大学生追星时消费比较理性。据统计有多达43.86%的大学生从不为偶像“买单”,而有选择性地购买和参加活动的人数仅占31.14%。接受深度访谈的同学中,只有喜欢亨利的A和喜欢王嘉尔的H两位同学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有金钱投入,主要是有选
择性地购买一些专辑、代言产品及周边产品等,购买过程较为理性,没有疯狂消费行为。而其他四位同学则未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消费过金钱。从中也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其经济状况和能力进行理性消费,不会过度投入金钱。
7、对偶像的精神迷恋程度。相比金钱消费上的节制,90后大学生对于偶像精神上深度迷恋的情况非常常见,在接受访谈的六位有偶像的同学中,有五位同学表示,偶像从未做过让其失望的事情,可见大学生对偶像的喜爱比较盲目,有着较深的精神迷恋。崇拜亨利的同学A提到偶像曾有让其失望的行为,但他认为可以理解,不会影响他对偶像的崇拜程度,他提到:“在一次世预赛中亨利手球犯规,但他所在的法国队还是因这记‘绝杀’挺进世界杯决赛圈。对于亨利的表现有些小失望,但仍敬佩他在赛场上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另外,这些大学生偶像崇拜者都希望见到偶像本人,学生E表示“想要去周杰伦的演唱会亲眼看看他”。
三、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
在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74.12%的受访者表示近几年经常使用新媒体,且有50.15%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关注偶像信息。同时大约九成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在获取偶像信息方面更便捷,七成受访者认为新媒体拉近了自己与偶像之间的距离,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多地了解到明星的私生活或其他方面。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对追星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看报纸、杂志到今天的使用网络主动搜索,其二,获取作品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电视观看到今天的网络下载、手机离线观看等。
90后有偶像的大学生群体中,44%的受访者关注偶像信息时选择同时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43%的受访者选择只使用新媒体而不使用传统媒体。对于传统媒体较少使用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信息滞后及使用不方便两方面。可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多数大学生选择用新媒体平台来了解偶像,逐渐抛弃了传统媒体。
四、没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的态度
笔者对没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对于偶像崇拜的态度,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同时,65.34%的无偶像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想成为别人的偶像。这项数值比有偶像的受访者高15.34%。也就是说,有偶像崇拜行为的90后大学生更有意愿在生活中成为他人的偶像,而没有偶像崇拜行为的学生则对这一意愿的诉求明显偏低。对于身边同学的“追星”行为,两位接受深访的没有偶像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F:“对于身边朋友的偶像崇拜会给予一定的建议,不会反对”;同学G:“身边很多同学都有偶像,这很平常。”从他们的对话中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偶像崇拜行为已经习以为常,更多的是对同学偶像崇拜的理解、支持等,对“追星”抱有相对开明、包容的态度。
五、结语
学者岳晓东曾通过历史资料定性研究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历程分为: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的幼稚多元化阶段、过渡重建时期(1949年~1966年)的相对单一化阶段、“”时期(1966年~1976年)的绝对单一化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1979年~1999年)的探索性多元化阶段及二十一世纪(2000年~今)的成熟多元化阶段,他称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三星(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崇拜依然兴盛但趋于理
性”,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整体趋势是“走向现实化、理性化、相对化”,而笔者的实证研究恰好印证了这几点。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且女生的偶像崇拜普及程度高于男生。很多大学生早在中学甚至小学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偶像,喜欢的偶像仍然以娱乐明星为主;他们更看重偶像的个性、成就以及品质,在偶像崇拜过程中金钱消费较为理智,但是对偶像的精神迷恋程度较深,更乐于与朋友和同学分享偶像相关信息;当偶像被诋毁时他们的反应不一、态度多元。整体看来尽管偶像崇拜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及,但是大学生“追星”还是较为理智的。另外,笔者还发现新媒体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追星的主要渠道。没有偶像的大学生对身边朋友的“追星”行为较为包容。因此,人们对待大学生的“追星”现象大可不必过于紧张,适当地稍加引导即可,诸如引导他们从对娱乐明星的过度迷恋转向对杰出人物的欣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