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助学单的使用在数学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设计助学单时也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预习当中找到自己的困惑,同时学有收获,这样才能形成激励效应,将预习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和第一个环节。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中难点较多,预习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学习到小数除数这个单元时,用竖式计算的算理不易理解,算法也不易掌握,怎样降低坡度,减缓难度,在引导学生使用助学单学习时感到不困难,有兴趣做下去。这是我们在备预习方案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抓住主线,提出大问题,在围绕和解决几个支问题的同时,将大问题迎刃而解。我觉得预习在设计当中,应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有效帮助的作用。
例如在预习“小数除以小数”这节课时,助学单设计的四个问题非常巧妙,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算理,掌握算法,对学困生初步感知和了解小数除法的基本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商不变的性质是小数除法应用的关键词,因为必须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才能进行计算。提出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迁移新知识,从而为理解算理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做好铺垫。“商不变的性质“是四年级学习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知识的遗忘,在此先回顾概念,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引起学生关注小数除以小数可以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的理念。
第二个问题: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计算方法。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即把“米数”转化成“厘米数”计算。
7.65米=(765)厘米 0.85米=(85)厘米 7.65÷0.85=(9)个
↓ ↓ ↑
765÷ 85 =(9)个
方法二:即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竖式计算。突破“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进行转化”的难点,给学生提供指导性语言:当被除数、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应根据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扩大到相同的倍数。并具体指导学生小数点如何移动,教师给学生示范小数点移动的规则,以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和格式。
第三个问题:如果遇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这个问题涉及到例5的数学,即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可以说这是小数除法中极易出现错误的类型。例如12.6÷0.28,12.6因0.2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12.6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但位数不够,必须在被除数的末尾补0占位。这是一个难点非常不容易掌握。为了引起学生思考,用箭头提示给学生点拨说明:“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也要向右移两位,而它只有一位小数。所以要在它的末尾用“0”补足”。这段话写在显要的位置,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一道题的算法,而且知道了算理,明确了为什么,再计算此类型的题目时,对各种形式就可举一反三了。
第四个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至此,小数除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均已涉及到,要重视计算方法的整理和提炼。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看看数学书上是怎么说的;最后加以完善与提炼。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其实是一个思维的提升和凝炼,同时也起到了一个细化算法,提炼技巧,促进技能提升的作用。学生讲不好的,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在家长的帮助和指点下完成。在助学单上我们给学生归纳为三点便于好记:一看、二移、三算。为了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我们以填空的形式来提炼关键词。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最后计算方法的总结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预习当中有些困难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他一个抓手,帮助这部分孩子归纳方法,提升技巧。
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如果在总结方法,概括法则之前加入一个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这样就更加完美了。因为学生需要充分的体验计算中各种情况以及会遇到的困难,他们才会有迫切找到方法的需求。我们急于在例题之后概括计算法则,有些学生是想不到或感受不够充分的,甚至还没有初步感知到运算的技巧,那么在一部分孩子的思维没有达到提炼这样一个法则的能力上进行,还是相对困难了一些。我想如果这样改进一下,效果会更好的。
“助学单”的学习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为使每个孩子在使用助学单时得到充分有效的学习,我们要认真阅读教参资料,细心分析知识的内部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模仿学生的思考和认知模式,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方可设计出一份行之有效的助学单。在我们的预习能力逐步培养的过程中,让我们的设计更加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给学生的预习带去更多的收获。
文章申请添加课题: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助学单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40511)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