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

2021-05-21 来源:爱够旅游网
浅谈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3-04T17:14:0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 作者: 凌华莉

[导读] 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把心理护理贯穿于始终,及时观察病情,以减少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凌华莉(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61005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304-02

【摘要】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 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本院神经内科204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 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 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由于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可确定动脉瘤及其部位、脑血管是否有畸形以及脑血管梗死的病因及程度判断等。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而全脑血管造影又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项,它是从病人人院、术前诊断、术前护理(身体及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操作过程的护理、术后观察、术后护理、术后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护理过程。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自2009年2月~2012年8月共开展204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为了保证术中,术后的安全、顺利进行,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重要的工作,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04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 54.2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血管栓塞14例,脑血管畸形8例,脑动脉瘤18例,脑血管狭窄26 例,垂体瘤5例,未发现异常11例。

1.2 方法 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导丝、导管,然后用5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术前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 因此,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简单介绍全脑血管造影的进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和手术中的配合要点;练习床上排尿的必要性,另外护士在护理时制定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护理程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对有严重出血倾向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者禁止造影。(2)禁食:术前6 h禁食禁水。(3)备皮:备皮范围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4)碘过敏试验:取造影剂1 ml缓慢注入静脉,观察15~20 min,若出现结膜充血、荨麻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说明为阳性,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手术或改用其他造影剂。(5)向患者讲解造影时的体位,手术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体位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6)练习床上大小便。(7)为减少手术时间,提高造影质量,术前行憋气训练(每次憋气30s)。(8)术前取下金属饰品、义齿等,以免影响X线检查。 2.1.3 导管室的准备:(1)常规紫外线照射消毒,进室前穿鞋套;(2)无菌器械包、敷料包、氧气、心电监护器、除颤器、吸痰器、抢救器械及药品等;(3)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病种选择适当的一次性导管材料及附件;(4)如病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不能配合手术者,应与麻醉科联系进行全麻施行手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2. 心理护理 在注射造影剂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局部或全身发热感,这是要告知患者此种情况为正常的反应,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疑惑不解,或产生不适的想法,影响患者的情绪;护士除严密观察病情,细心护理外,要与患者及时沟通,宣传有关知识,教会病人应在术中如何根据医生的“指令”做呼气、吸气、屏气等动作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2.2.1 标记部位 协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台上, 充分暴露穿刺、插管的部位, 标记足背动脉, 以便术中、术后进行对照。

2.2.2 病情观察 操作开始前在左下肢建立留置针静脉输液通道,当出现紧急情况, 如造影剂过敏、血管痉挛、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时, 应及时处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血压、脉搏、肢体活动等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基础护理 穿刺点压迫止血:造影完毕后,拔除导管鞘,用手压迫穿刺点15~30min,加压器加压包扎穿刺点6~12 h,穿刺侧下肢伸直并制动24h,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泄。术后4 h给予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但避免食用甜汤、鸡蛋、牛奶,以防胀气。鼻饲者应配好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3.2 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 术后应每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皮下血肿形成。如果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可以延长加压包扎时间,直至血肿完全吸收。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观察皮肤温度、色泽,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与术前比较有否改变。如有皮肤发绀、皮温降低、肢体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以稍微松解加压器,如症状不改变,应及时报告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3.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测量患者生命体征1次/1h,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术侧足背动脉及尿量的改变。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痢等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全麻或病情较重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术后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如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有颅内出血;如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3.4 感染 术后按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伤口感染发生,保持穿刺处敷料清洁干燥,有无红肿、热、痛,出现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师。 3. 结论

本组204例DSA造影的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护士在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把心理护理贯穿于始终,及时观察病情,以减少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参 考 文 献

[1]肖书萍,王桂兰.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