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水平,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水平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水平。
一、 自读感悟, 上课伊始,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因为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个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水平,提升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表达。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假如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认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动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