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体学的发展概况

2020-04-10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03年第4期(总第66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4,2003(SerialNO.66)

文体学的发展

陈 兵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邮编:530004)

 摘 要:本文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现代技术手段,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文体学在西方和中国的沿革,文体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关涉文体学发展的论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体学 西方 中国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3)04-0097-05

西方对文体的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学研究。早在公元100年就出现了德米特里厄斯的《论文体》这样集中探讨文体问题的论著。20世纪初以来,在采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之后,文

  11 文体学的基本理论  文体学的定义和范围文体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风格的学科。本文所说的文体学是现代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语体的风格特征的学问。

文体学要探讨的问题是影响语言使用的场合特征,确立划分语言变体的标准,详细分析各体语言(包括方言和语域)的语言特点,重点指明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字特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文体学提出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较为严格的语言描述方法,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各体语言的特点,提高恰当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同时初步熟悉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文体学研究的中心是语篇,也称篇章。

  21 文体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2.1 文体学在西方的发展

  2.1.1 20世纪前半叶:现代文体学的成长期

体分析才摆脱了传统印象直觉式分析的局限,逐渐深入和系统化、科学化。欧洲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独立学科,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文体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交叉学科。

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开创人当推著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学生巴依(C.Bally,1865-1947)。他借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反思传统修辞学,力图将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建起来,使文体分析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巴依的研究对象是口语中的文体,他认为一个人说话时除了客观地表达思想外,还常常带有各种感情色彩。文体学的任务在于探讨表达这些情感特征的种种语言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入手,分析语言的整个表达方式系统。

稍晚于巴依的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L.Spitz2er,1887-1960)被普遍尊为(文学)文体学之父。斯

皮泽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他认为文学作品的价

—97

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此详细分析具体语言细节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有别于传统印象直觉式批评。(philological此外,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语文圈”circle)的研究方法,即寻找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偏离

物性系统对威廉・戈尔丁的小说《继承者》的文体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将分析统计结果予以系统的图示,让人一目了然。(详见Halliday,1985)

2.1.3 80年代:话语文体学的兴起

常规的语言特征,然后对其作出作者心理根源上的解释,接着再回到作品细节中,通过考察相关因素予以证实或修正(Spitzer,1948)。

50年代末以前,文体学的发展势头较为弱小,

就文体学的发展历程来说,80年代以话语文体学的兴起为标志。话语文体学指采用话语分析模式以及语用学和语篇语言学来进行分析的文体派别,它分析文学回函的模式主要来自以下几种分析日常会话的模式(参见Toolan,1990:273-274)

1)人类学方法的会话分析。

2)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辛克莱(J.Sinclair)和

而且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展开(在英美盛行的为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等均对文体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英美,随着新批评的逐渐衰落,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语言学理论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1958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召开了一个重要国际会议———“文体学研讨(参见Sebeak,1960),这是文体学发展史上的一会”

库尔特哈德(M.Coulthard)为代表的“伯明翰话语分析法”。

3)以戈夫曼提出的“脸面”和布朗与莱文森提

个里程碑。就英美来说,它标志着文体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并即将进入兴盛时期。

2.1.2 60至70年代:现代文体学的兴盛期出的“礼貌”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模式(Goffmanl981,Brown&Levinsonl987)。4)以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为基础的模式。

在60和70年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盛行,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蓬勃发展,带动了文体学的发展。现代文体学的兴盛,表现在流派纷呈,如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等。这六种流派的区分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标准之上的。一种是文体学家所采用的语言学模式,另一种是以研究目的为依据。文体学与语言学之间是一种极为密切的寄生关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会催生新的文体学派。

在60和70年代,文学文体学达到鼎盛时期,很多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转向文学文体学(参见Chatman,1971)。在60年代末以前,无论是“文学

总的来说,与功能文体学家相似,话语文体学家较为重视语言学描写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注意展示或检验所采用的语言学模式的可行性。他们紧跟时代潮流,越来越强调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的联系,主张超越对文本美学价值的探讨,而将注意力转到文体特征与阶级权利、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去,这无疑促进了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发展。

2.1.4 90年代: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蓬

勃发展

就文体学的发展历程来说,90年代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蓬勃发展。英国文体学家伯顿(D.Burton)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开创人之一,她的立场在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她认为文体分析是了解通过语言建构出来的各种“现实”的强有力的方法,是改造社会的工具。她的文体分析显然不同于传统的文体分析,因为其重点在于探究文本的结构如何建构出它自己的(虚构)现实。(详见申丹,1998)。

批评语言学兴起于70年代末英国的东英吉利大学。1979年福勒与他在该大学的同事克莱斯(G.Kress)和霍奇(R.Hodge)等人出版了两本宣言

文体学”还是“语言学文体学”,采用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形式语言学理论,故被视为形式文体学。

70年代初以来,系统功能文体学蓬勃发展。

韩礼德是功能文体学的开创人之一。1969年他在意大利召开的“文学文体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Halliday,颇具影响的论文“语言功能与文学文体”1971)。该文提出“语言的功能理论”是进行文体

研究的较好工具。韩礼德的这篇论文可谓系统功能文体学的奠基之作,运用属于概念功能范畴的及—98

性的著作《语:言与控制》和《语言作为意识形态》,

书中首次提出了“批评语言学”这一名称,并阐明了这一派别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他们将语言视为社会符号,将话语视为社会政治现象,将文学视为社会语篇。他们注重分析各种文本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语言结构中蕴涵的阶级观念、权利关系和性别歧视等各种意识形态。所采用的分析工具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批评语言学在90年代发展迅速,在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均有市场。

西方现代文体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近来的发展势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为代表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倾向;二是多头并进,不同的文体学派竞相发展,不断有新的文体学派形成。当今西方文体学的大本营当推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诗学与语言学会。该协会每年召开年会,并于1992年创办了一份新的杂志《语言与文学》,对文体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2 文体学在中国的发展  2.2.1 概述

文体学在国外早先是从修辞学衍生的一个分支。我国汉语界至今仍保持这一传统,成立中国修

辞学会,但无文体学会。较长时间内文体学又被认为是文学批评的领域。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加深了对文体实质的认识,并试图将有关理论应用于文体分析,从而使这门学科相应地获得飞速的发展。这一情况在我国外语界也是如此,只是在时间上比国外差一拍而已。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外语界在解放前几乎没有文体学研究,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多年间,国内学术期刊共发表了文体学研究文章1034篇。

2.2.2 解放后至文革结束

这28年间,在《西方语文》《、外语教学与翻译》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杂志上共发表了25篇有关文体学的论文,主要撰稿者为王佐良(4篇)、许国璋、徐燕谋、杨仁敬等。

2.2.3 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

自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大为改观,每年发表的文体学研究文章数目呈递增趋势,如改革开放后至1988年的12年中,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教学研究》《、现代外语》《、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56种杂志和学报发表了文体学研究文章378篇(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2),平均每年30多篇。

同一时期出版的供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和专著,我们能够见到的有下列几种:

    作者王佐良秦秀白

王佐良、丁往道主编程雨民等主编侯维瑞程雨民

出版时间198019861987198819881989

    书名《英语文体学论文集》《英语文体学入门》《英语文体学引论》

《英语文体学和文体学论文选》《英语语体》《英语语体学》

  这些教材和专著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可能完美,但至少可以说明许多学者在致力于文体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从上列著作可以看

出,这支文体学研究大军的开拓者是已故的王佐良先生,他在1980年首先奉献了《英语文体学论文集》一书,在他的倡导下,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

—99

批资深教授如丁往道、胡文仲等编写了《英语文体学引论》,并经国家教委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邀请李赋宁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召开了该书的审稿会,与会专家在会上还建议了两件大事,一是决定于1985年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召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文体学教学大纲”制订会议,并进行学术讨论。二是授权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教授程雨民、钱佼汝、虞苏美等负责编撰国外论文汇编。从此

以后,国内一些学校纷纷开设了文体学课程,如北京大学设置了为本科生讲授“英语语体学”和“英语文体学”,为研究生讲授“理论文体学”的系列课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2.2.4 20世纪90年代

统计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文体学研究又有较大的发展,根据同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详细统计数据见下表:

  时间1989-19941995-19971998

1999年1-6月

综合部分英语249149

俄语6138

文章总计篇数310(6年)187(3年)107(1年)

平均每年篇数

51.762.3107

10746

46

  1999年6月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首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35所院校和出版单位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向大会提交论文近50篇。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国内外文体学的教学与研究状况,文体学在教学、翻译、功能语体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文体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会议开得很成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文体学的教学和研究。2000年9月下旬在山东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议题包括:国内外文体学研究现状与走向,文体学流派研究,中西文体学比较,文体学与外语教学,文体学与文学批评,具体时代作家或作品的文体研究。

2.2.5 21世纪文体学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文体学究竟如何发展呢?刘世生(1994)曾根据Carter等人的观点,归纳了四个发展

的知识与信仰具有社会符号学的特点。  3. 文体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1 文体学与符号学

  为提高文体学的解释力,语言文体学要结合语言外部研究,即研究有关语篇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况,这就进入比语言学更高层次的符号学。当前符号学的热点是运用巴赫金的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Garza(1992)在讨论小说体的特征时采用了巴赫金的定义:现代小说是各种语言相互斗争的阵地,这些语言有时联合,有时冲突。  3.2 文体测量学

  如上所述,现有的文体分析方法适合于诗歌或语篇片段,对篇幅较大的小说、剧本、或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困难较大,这就要求文体分析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计算机化,因此,文体测量学应运而生。它作为文体学的分支,通过对某时期或某作家的作品惯用的表达特征作客观的定量统计,来判断语篇的统一性,作者的身份和语篇产生的年代。

方向。1)形式文体学,其理论基础为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模式,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来探讨文体风格问题;2)功能文体学,以功能主义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探讨文体风格问题;3)语篇文体学,以语篇分析为基础;4)社会历史文

化文体学,其理论根据是Foucoult的观点,即人们—100

  3.3 跨学科交流

  文体学发展的历史是跨学科交流和融合的历史。早期文体学的建立本身就是修辞学和文学的结合。在20世纪60年代后又引入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形成了新文体学。今天,社会文体学是文体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结合(LLBA9401111),叙述拓扑学是文体学与拓扑学的结合(LLBA9405628),语篇文体学是文体学和话语分析

LiteraryDiscourse.Bloomington:IndianaUP

[7]Spitzer,L.1948.LinguisticsandLiteraryHisto2r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8]Toolan,M.J.1990.TheStylisticsofFiction.London:Rougledge

[9]Carter,Ronald(ed)1982LanguageandLitera2ture:AnIntroductoryReaderinStylistics.London:GerogeAllen&Unwin.

[10]Widdowson,H.G.1975.StylisticsandtheTeachingofLiterature.London.

[11]Wright,Laura;Hope,Jonathon.1996.Styl2stics:APracticalcoursebook.London:Routledge.

[12]Youtz,RuthAnn.1988.FrameAnaphoraTheDefiniteArticleinDiscourse.PhDDissertation.North2westernUniversity.

[13]申丹,1994,文学文体学的基本分析模式或篇章语言学的结合(刘世生,1994)。这些例证都最好地说明了文体学今后的发展仍离不开跨学科的交流。

  3.4 为外语教学服务

  文体学为外语教学服务具有巨大的潜力。多年来外语教学界对传统的精读课教学争论不休。文体学一方面深入浅出地将语言学和文学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长度的语篇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主观感受客观化,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外语的鉴赏和应用能力,在高年级代替四年一贯制的精读课。

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期

[14]申丹,1997,有关功能文体学的几点思考《外国语》,第5期

[15]张德禄,1999,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

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16]程祥徽,传统与现代联姻———文体与语体(哲社版)第2期,1999之辩《烟台大学学报》,

[17]程雨民等主编《英语语体学和文体学论,

  参考文献:

  [1]Burton,D.1980.DialogueandDiscourse.Lon2don&NewYork:Routledge

[2]Fowler,R.1989.PolyphonyinHardTimes,InCarter&Simpson(eds),Language,DiscourseandLitera2ture,76-93

[3]Kress,G.&B.Hodge.1979.LanguageasIde2ology.London&NewYork:Routledge.

[4]Leech,G.1969.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London:Longman

[5]Leech,G.&M.1981.StyleinFiction,London:Longman

[6]Pratt,M.1977.TowardsAspeechActTheoryof

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8]胡壮麟,语音模式的全应效果《外语教学,

与研究》第二期,1985

[19]刘世生,文体学的理论、实践与探索《北,

京大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第二期,1992

[20]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湖南教育出

版社,1986,文体学理论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期,1988

[21]王佐良、丁往道主编《英语文体学引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2]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