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公共外交
2023-07-31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34卷第2划 2013年4 大连大学学报 Vo1.34 NO.2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Apr.2013 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公共外交 张建威 (大连市外事办公室,辽宁 大连116012)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龙头亚洲的崛起,澳大利亚战略权重日渐转向亚洲,以便在亚洲世纪里抓住机遇,应对挑 战。由于历史、丈化、价值观等原因,澳曾长期与亚洲格格不入。在现实利益驱动下的坎坷融亚之路上,澳倚重公 共外交重塑国家形象,全面推动地区公共外交实践,其面临的挑战对寻求与亚洲共同发展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亚洲世纪;澳大利亚;公共外交 中图分类号:D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3)02.0081—07 收稿日期:2013.02—15 作者简介:张建威(1963.),男,大连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英文副译审,主要从事外事翻译、公共外交和跨丈化 交流研究。 由于坎坷纠结的历史和大相径庭的价值观,许 力需要政府和民众的精心历练。公共外交,这个软 实力的坚实抓手,在澳世纪决策中自然而然地充当 多亚洲国家从未把澳大利亚这位“不合群”的太平 洋居民看成是“自己人”。自诩为英国在亚洲“前 哨(outpost)”的澳大利亚,1788年漂洋过海在南太 自立门户后,本来应当随遇而安地“本土化”,与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邻居居为善为伴,但它常常把 自己当做亚洲的看客,不愿甚至不屑与亚洲国家为 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更是走向 洲的必由之路。 一、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成因 伍。“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当年大行其道 正是这一居高临下心态的真实折射。 两个多世纪以来,澳因与亚洲交结、交融而变 总理吉拉德在白皮书前言中坦承:“ 洲地区经 济问鼎世界的进程加快,势不可挡。要在亚洲世纪 里得以繁荣发展,需要国家制定明确计划,抓住经 济机遇,迎接战略挑战。”显而易见,经济权重在澳 “融入亚洲”的原由中举足轻重,但也不能就此断言 这种“趋炎附势”是利字当先。多因素交织,多层 面合力,才是澳亚洲意识从被动思忖到主动谋划转 变的根本动因。 (一)地缘政治原因 得焦虑、焦急,终于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后 尘,在亚洲问题上形成了国家共识:“不管本世纪会 带给我们什么,亚洲的崛起是注定的。”2012年10月, 澳政府孕育了11个月之久的《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 亚(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白皮书呱呱 坠地。这份关于澳未来亚洲政策的报告和宣示,是 “一幅跑赢亚洲的路线图”,凸显了“拥抱亚洲”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地缘政治解释为“国 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政治关系如何影响的分析 研究。”[ ]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战略 运筹已不再是桌面推演,而是拉升到了国家战略。 其全面阐述与亚洲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关系”的 第九章,更是把澳建成“知亚、能亚的国家(Asia- 选择、行为模式和利益诉求。发端于欧洲的地缘政 治的概念,在冷战后的澳大利亚,逐步移植成了“定 literate and Asia-capable nation)”的外交构想表白 得淋漓尽致。 投身亚洲,可说是澳做出的重要战略选项。如 何传播正面形象,广结亚洲“国缘”,最终有效地为 本国核心利益服务,不啻是一道有关软实力的必答 题。作为军事和经济实力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软实 向锋线模式(directional—front mode1)”[2],即北部 合作安全锋线,南部环境安全锋线,东部援助锋线, 西部贸易锋线 这四条锋线织就了一条环绕“世界 上最大岛屿”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安全带”,从而为 澳未来奠定了稳固的地缘政治基础。 82 大连大学掌报 第34卷 澳亚关系的战略意义首先是由地缘塑造的。随 着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美国成 为亚太主导力量;中、日、印、韩及印尼等国曰渐 成为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力量;《东盟宪章(The ASEAN Charter)》签署后紧锣密鼓加快一体化进程 的东盟已呈次区域力量之相;APEC、ASEAN+3、 (三)安全战略原因 冷战结束后,出于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澳美 依然保持着同盟关系。在美“重返亚洲”的战略链 条中,澳无疑是重要一环。2009年5月,时任总理陆 克文在发布{2030年:在亚太世纪中加强澳大利亚 国防》白皮书时指出,“澳美同盟依旧是我国家安全 的基石(bedrock)。”在2010年l1月美澳“2+2”防 长外长会上,双方进一步认同美澳同盟是“亚太战 略之锚”。有鉴于此,澳力挺美介入亚太事务并保持 EAS、TPP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峰会纷至沓来,稀 释、强调、整合、斡旋着该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的重 组。尽管多边地缘政治势力角逐的厮杀声响成一片, 但亚太地缘政治的巨大红利无疑令人垂涎。在地缘 上天生超脱,在外交上努力均势的澳大利亚,在别 国大秀肌肉之际,务实地辨明价值层次,做出利益 判断,取得主流共识,促成了澳世纪之初的政治决 断。 (■)亚洲经济原因 澳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初级 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一直是其经济命脉,特殊的产业 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二战前, 澳70%出口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至上世纪50年代 初,这一比例仍高居40%。然而,随着上世纪70年代 初“英联邦特惠制(Commonwealth Preference Sys— tern)”的叫停和欧洲经济日益一体化,英加入欧盟, 澳农矿产品的出口环境渐趋恶化。传统经济模式面 临的重大挑战,日益沦为亚洲经济圈外的看客,迫 使曾经“喝远水解近渴”的澳大利亚,在全球经济 区域集团化的浪潮中收拢目光,就近取材,拓展新 的出口市场,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 此间,以东亚为亮点的亚洲经济强劲发展,魅 力不可抗拒,让苦心经营的澳大利亚人看到了潜在 希望,找到了经贸出路。国家主席**在博鳌亚 洲论坛2 0 1 3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 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 0 ,给 世界带来了信心。”总理吉拉德强调:“我国曾受惠 于亚洲对我原材料和能源的巨大需求。我们面临的 挑战是如何继续受益于他们未来的需要。”2011年, 澳l0大贸易伙伴中,有7个在亚洲,依次为中、日、 韩、新、印、泰、马。英作为澳第六大贸易伙伴,仅 占其出口总额的3.8%。中、日、韩、新四国则占据 了41.8%。据澳{2011—2012年度贸易构成》数据显 示,201l一2012财年,中国依然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1278iL澳元。《澳大利亚人》报载文 称:“澳过去十年的繁荣,归功于扮演了中国主要原 材料供应商的角色。”【0】 地区军事存在,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唯美马 首是瞻,甘当美离岸制衡(offshore balancing)的棋 子。 力主在“多国家体系”里运筹“力量平 衡(balance of power)”的基辛格认为,“在冷战后 的世界里,美相对军事实力会目渐式微,尽管这尚 需几十年的时间。新的国际体系会朝着均势方向发 展,对美而言,在军事领域如此,在业已失势的经 济方面更是如此,而且挑战起来还愈发安全。”【 ] 基于“能实际或潜在地影响本地区大国问关系 左右着我安全环境”这个战略判断,澳“要在地缘 政治的现实中塑造国防力量”,其国家安全的关注 范围,显然已经笼罩了整个Ⅱ太地区。澳安全战略 一方面立足于本土防御,另一方面又强调对邻国安 全做出贡献,并宣称参与亚太地区的多国军事行动, 以应对在近邻以外发生的与澳利益相关的危机。在 经济上傍正在崛起的亚洲,在军事上靠转向亚洲的 美国,全面、高度的利益契合,使得澳战略性分配 不能出现任何顶层误判或举棋不定,同归 洲也就 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2013年1月,与《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 书相辅相成的《强大与安全: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 略(Strong and Secure:A Strategy for Australia’S National Security)》面世。吉拉德政府与时俱进地 提出了未来澳安全战略的3个核心关切:第一,全球 经济和战略重心正持续东移,我国家安全要着眼于 本地区的机遇和挑战;第二,国家行为,而非非国 家主体,将在未来驱动并塑造我国家安全战略思维; 第三,在驾驭多极世界复杂嬗变的形势时,外交工 作将举足轻重。”不难看出,这j个关切的视野里, 站着同一个令人瞩目的庞大身形——亚洲。 (四)外交策略原因 1931年12月,英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The Statue of Westminster Adoption Act)”,给予 第2期 张建威:亚i州世纪中的澳大利亚公共夕卜交 包括澳在内的自治领以内政和外交自主权,从此澳 成为英联邦中的独立国家。独特的国家历史发展路 径,导致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就不是澳政府所要考量 的先决问题,直 ̄1941年底,身陷太平洋战争的澳 大利亚人,才在时任总理柯廷的新年贺词中,读出 了久违的惊喜:“没有了与英国传统亲缘关系藕断丝 连的痛苦,我毫不犹豫、明白无误地宣布,澳大利 亚转向美国。”这篇讲话成为澳对外政策的分水岭。 如果说二战前澳还在缓慢地了解、接近亚洲,那么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则使其迅速、被动地卷入了亚洲。 二战期间,澳将自身命运与亚洲国家紧密联系起来, 即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也为其改善格格不入的 以英国血统自傲的国家形象、逐步协调与亚洲国家 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44至1969年,澳在海外建 立了62个外交机构,其中亚洲就达20个[5】o然而,上 世纪50、60年代澳的对亚外交政策又走进了新的误 区,追随美国在亚推行冷战、争夺远东霸权,极大 地损害了刚刚起步的与亚洲的关系。 1972年12月,惠特拉姆政府执政后,改变了对 东亚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态度;着力加强了与亚经 济联系;与中、越、朝等国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从 越、新、马陆续撤军;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国家签订 了多项经贸协定,对亚关系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995年10月,时任总理基廷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安 全与繁荣系于亚洲。我们促进自由贸易、推动多元 文化、加强教育培训的种种举措,都是这一策略的 组成部分。”多年来,作为亚洲第4、世界第12大经济 体,澳始终致力于“积极的有创造力的中等大国外 交(active and creative middle power diplomacy)”, 并且对澳亚“在彼此心里(in each other’S minds)” 的理念推崇备至。吉拉德政府认为,“与亚洲国家 成功地建立起广泛深入的关系,需要政府之外的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改善民间交往会释放出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能量。”“全面融入亚洲应当列入我 们重要的议事日程。”经过多年来曲折反复的涉亚 外交实践,澳对亚洲感同身受的集体认知终于具象 成21世纪的外交抱负、政治共识和一系列务实拓展 的公共外交实践。 二、澳大利亚公共外交在亚洲的实践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弱化令人难再以主义 划分敌我。主要敌对国关系解冻,使得大规模武装 冲突失去靶标。与此同时,文化经济交流顺势而为, 信息传播势如破竹。国家影响力的大小,国际地位 的消长越来越难用传统标准来加以衡量。这样,以 能与军事、经济实力相配套组合的软实力为载体的 公共外交便风生水起。“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 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和 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澳公共外交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二战时期 的对外文化传播项目。如今,澳公共外交立足亚太, 辐射全球,形式和内容多样而广泛。由于公共外交 有助于修复国家形象,亚洲,这个澳形象毁誉参半 的重灾区,就成了其公共外交的重中之重。2011— 2012财年,超过50%的公共外交预算分配给了澳在亚 洲的外交机构。澳借助公共外交的手段来经营亚洲, 是顺应地区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需要;是树立积极、 正面、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是回应亚太 和全球软外交势能的主动追随。 (一)公共外交架构完善 2007年8月,澳国会发表了题为《澳大利亚公共 外交:塑造我们的形象》(Australia’S Public Diplo— macy:Building Our Image)的外交报告。它标志着 澳公共外交一改政府单独谋划、主导实施的惯常做 法,进入到了一个致力于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历 史时期。 一是在政府层面,外交贸易部主管公共外交事 务。分管的澳形象局(Images of Australia Branch) 落实日常工作推进,并负责召集由21个相关部门参 与的公共外交跨部门协调委员会,以共享资源、优 化行动。此外,其分管的澳国际开发署和澳贸委也 在公共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亚洲世纪中的 澳大利亚》白皮书透露,截止2012年6月,澳外交贸 易部的593个海外工作岗位中,42%被安遣到了亚洲; 澳1700个海外工作岗位中的45%在亚洲。这些人员、 部门和机构里应外合,共同描绘出一幅澳国家正面 标准像。据美国麦肯世界集团旗下的未来品牌咨询 公司公布的2012—2013年度“国家品牌指数(Country Brand Index)”显示,澳在全球排名第六。 二是在地方层面,各州、市政府结合自身特 点和优势,积极创新打造公共外交品牌项目。始 于2007年3月由悉尼首次倡导举办的“地球一小时” 公益活动, ̄2013年3月已有近200个国家的数千座 城市参与其中。在黯然失色的悉尼湾夜景里,人 们读出了一个阳光、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澳 大连大掌学报 第34绉 人利 ;昆 兰州精心策划推出的“世上最美差 事”的护岛保礁公益活动,吸引了全球近200个 家的34000人踊跃撒名。该项活动的“伞球公关价值 (global publicity value)”逾两亿美元;‘1j.亚洲闭家 利 (hnagine Australia)”,就是由澳 际文化理翥 会协助策划的 次影响较人的公共外交实践, … 澳国家旅游局2012年隆晕推出的《独一厄 的澳洲 (There’S Nothing Like Australia)})』’ 片,史是 省市对H结好,足澳地方政府的传统对外交流品牌。 截上卜2012年,这种友好关系在中国已发展到80多对, 侄}I小= 足多达 余对。 短短的3个川时问里被下载了两千万次。 3.精心制定媒体战略计划,人力资助闺际传媒 米访项目。据澳外交贸易部年度报告透露,2011、 2012年度,澳为来自印度、H本、韩圈、盂加拉、 泊尔、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老挝、巴新、E1J 足在非政府组织层而,全围40余万家非赢利 根机构在澳总体外交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 /f 町替代的作用。在这些 轨外交(Track 2 Diplo— macy)c1],澳【fl理事会、澳ElJ理事会、澳 学会、 澳泰学会、澳[1J学会、澳韩基金会、澳H 金会等 致 J 双边或多边交流的理事会、基金会和研究机 构以及遍布 洲商等教育机构 的澳大利 研究中 心(Australian Studies Centre),在重 澳 家形象 I 埘、 洲地区施加_『润物无声的影响。 ( )传媒覆盖渐趋立体 多年来,澳积极] 预、影响和管理媒体,多措并 举,强力执行前瞻性的媒体管控战略,旨在为亚太 地区“提供可信、可靠、独立的声音;以超脱公正 的方式提升澳形象:涵养对澳战略利益广泛理解的 受众资源;增进埘澳经贸能力和教育、旅游产业的 认知度”,最终达到离岸推销澳公共外交目的。 1.确保澳 家形象“声形并茂”。2007年重组 的澳 际, ‘播电视公吲(ABC Internationa1)旗F 的澳洲 播电台利澳人利亚 际电视台足国际传 媒n勺1j力军。1939年12月,为对抗轴心因特别是日 本的宵传攻势,澳短波电台J于始播音,1944年二战 晚j{=}j,改称“澳洲J’ 播电台”,t要面向亚太地区, 用英语、汉语、越南语、印尼语、高棉语、缅甸语 等6种语 ‘向46个国家全天候播m,目前每周受众 约154 。澳国际电视台成迁f2001年。该台除已覆 盖 人地区的3120万个家庭外,还提供免费p星电 视’lJ H并己实现lxxJ络电视 H的实时播放。 2.切实加强公共外交的“在线存在”。因特网 在澳公共外交中占有极其晕要的位置。据澳外交 贸易部{2011—2012年度报告》 ,该部及其驻外 机构的 站总数逾90个,、 均月访问量达56.5万人 次。在社交新媒体方面,澳外交贸易部还开通了推 特帐 广l、优酷频道、脸谱 页和手机微信,以配合 哑洲近lOlL网络用户和 太地区近30亿手机用户消 费爿惯的转变, 断拓展公共外交的最新渠道。澳 驻华使馆新近推出的澳在华文化门户网“想象澳大 尼等圈的35名记者组织了11次访澳项日。越南、巾f】 劳、印尼等困的记者还参加了存澳实爿活动。此 外,国际媒体接待项日fInternational Media Host— ing Program)J ̄筛选、邀请了外国记者‘和电视l卅队 访澳。每年都有数盯篇 面文章见 际知名报端; 问时,还搭起 内媒体发稿项}](Domestic Media Program)的平台,就 著文化、自然地理、澳洲内 地、海岸生活、餐饮娱乐、都市旅行等选题撰文, 包括 洲国家在内的有世界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发稿, 为精准塑造品牌澳洲(Brand Australia)营造舆论 环境。 ( 蔓)国际教育匠心独运 1.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十对阔际学 生数最的限制取消,留澳亚洲学生数量增长迅猛。 在过去10年间,约250万国际学生留学澳洲,其 , 190 来自 洲。据预测, ̄2025年,全球闲际学牛 数量将从2000年的180万增加至720万。作为世界 国际学生比例仅次于卢森馒的澳大利亚【6],其由39所 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体系堪称世界级。2012年,住 世界排名最好的100所大学里,澳占第二位,名列 美英之后。澳教育出口已跃升至仪次J:煤、铁矿和 黄金出口的高位,成为第阴大出口产、I 。据澳政府 统计,2011年,55万留澳国际学生中,77%来自中、 [1J、韩等亚洲国家,为澳经济贡献150亿澳元。拥有 人上升空问的国际教育,在澳公共外交中扮演肴 “民问亲善大使”的重要角色, U益成为‘支/1 町 小觑的力量。 2.为巩同澳官方奖学金项F_1的发展成果,使 公共外交收益最大化,进而塑造一批有深厚澳教 育背景的未来世界领导人,2009年,澳整合设 了“澳大利亚奖(Australia Awards)”项 2011、 2012年度,该项目总额高达3.25亿澳元,业已超过始 于1950年并在35年问资助两万名 洲学,}的“科隆 坡计划”。2012年,约6800名国际学生、研究人员和 第2期 张建威:亚自Ⅲ世窖己中的澳大利亚公共夕卜交 85 专业人士获得该奖项,其中大多数来自 洲。据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教育概览》公布 的统汁t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澳(7%)已成为继 个招牌当做多元文化外交的… 个维度来加以强力拓 展。 2. 断增强本土文化海外传播力度。2009、 美(17%)、英(13%)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 地国。未来5年,澳还将为 洲国家提供1.2万个澳大 利亚奖,“以促进本地区人民间的交流”。 3,澳是实施显性语言政策的典型国家。自上 2010年度,澳国际文化理事会资助了17个文化项目, 其中l1个在中国。2010、2011年度,它又支持了21个 文化外交项目,其中10个在中国,5个在韩国。“澳 大利亚周”、“澳亚文化节”、“亚太当代艺术三年 展”、澳韩友好年(2011)、澳中文化年(2012)、澳 洲越南年(2013)、澳洲印尼年(2014)等公共外交 世纪90年代始,澳实行优先语言政策,逐步向亚洲 语言倾斜,亚洲语言的经济价值和公共外交作用不 断显现。为培养澳学生的“亚洲能力(Asia relevant 活动异彩纷呈,辅之以特别访问项目(Special Visi— capabilities)”,以便更好地与亚洲打交道,为融入 tots Program)和国际文化访问项目(International 哑洲做好战略储备,《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 Cultural Visits Program),使得澳文化外交在推陈 皮书中制定了明确务实的国家目标:(1)所有学生 出新中佳绩连连,尤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最。上海 都要学习 洲知识,以增强他们与亚洲为伍的能 世博会期间,澳国家馆共运营2,622个小时,迎接 力;(2)每所学校至少与一所 洲中学结好,以便 公众访客818万,赢得了7500多篇中国媒体的正面报 更好地开展优先语言(priority language)教学;(3) 道,“服务态度”获得100分,“政治印象提升”也被 所有学生都要在中学阶段选修至少一门优先亚洲语 评为第一,尽显澳公共外交的不凡之举。 言,即汉语、印地语、印尼语和日语,因为“这些国 (五)足球外交扎实推进 家可以为澳在Ⅱ洲世纪中带来最多的机会”。 澳历来重视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公共外交的拉 (四)文化外交有声有色 动作用。几年前推出的澳体育推广计划(Australian 美国学者约瑟犬.奈认为,跨文化交际离不开有 Sports Outreach Program),就是一次对体育外交的 效沟通,而沟通可分为_一个层次,即掌控信息的日 顶层战略和基层战术的全面设计。2005年9月,澳足 常沟通、特别谋划的战略沟通和着眼长远的根系沟 协正式成为亚足联的第46个成员,开始闯荡亚洲足 通[7】o 坛。这不仅改变了亚洲体育传统格局,而且也首次 文化作为深刻影响、_爪实人脉、默化植入、高 通过足球在澳亚问搭起了意义深远的体育桥梁。澳 调浸染的…。张公共外交王牌,是澳在融入亚洲的过 著名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程中实现务实转圜的重要沟通手段。 International Policy)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树立地 1.大力扶植土著文化。据澳圉家统计局统计,截 区形象、强化地区融入”的千载良机,于同年11月 止2011年6月,澳土著人口达575,552人。土著人在澳 出台了《足球外交》的政策报告,强调指出: 洲大陆已经生活了4000至6000年。2008年2月,时任 (1)足球为澳亚国家问对话提供了一个公允的 总理陆克文在讲话中声称,澳土著文化是人类』力 平台。球迷热衷追逐自己喜爱的球队的同时,往往 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可见土著文化对年 在不经意间跨越了国界和文化边际,实现了广泛的 轻的澳大利亚来说弥足珍贵。在澳走向Ⅱ洲的进 过去未曾有过的草根融合,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变了 程中,作为澳文化内核的土著文化起到了突出的引 原有的认知与偏见。 领作用,始终是一张独特的公共外交名片和符号。 (2)足球为澳找到了一个摆脱“亚洲国家”之 土著人使用的笛节里度管(didgeridoo)和回力镖 争的办法。尽管地理、文化、种族都是求得亚洲认 (boomerang)被开发成独具魅力的涉外礼品和旅游 同的重要因素,但只有足球促成澳被端端正正地摆 纪念品:土著人的“点画(dot painting)”时常成为 进亚洲。在强调“亚洲价值”在政治利益和行为取 澳每年在海外举办的当代美术作品展的亮点。2011 向上的份量时,足球价值(football values)显然为 2013年,澳在亚太地区还举办了“信息棒(message 澳走向亚洲开辟了捷径。 stick):都市澳洲里的土著认同”视觉艺术巡回展。 (3)足球是文化活动的极佳舞台。尽管体育是 每年5月末“和解周”期间,澳政府都会为外国驻澳 澳社会中的日常主角,但在亚洲文化外交中却经常 使节团举办士著文化展览活动,力求把土著文化这 缺席。围绕高级别体育赛事来策划外交、文化、教 86 大连大掌学报 第34卷 育、商务活动并使之机制化,可以借助人气,相辅 相成,相得益彰。 共外交活动和项目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只管播种, 不问收获,导致澳公共外交因缺乏“总体战略影响 (overall strategic impact)”而形成了“1+1<2”的 (4)足球是公共外交的难得载体。举目世界外 交,乒乓球可破冰,运动会能添彩。体育场本身就 是一个独特的化解龌蹉的外交论坛。利用赛场吸引 政治家参与远比循规蹈矩的双边外交来的更加便捷 和有效。 《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称,随着 局面,沦为陪衬和点缀。 (二)价值观大相径庭,公共外交举步维艰 文明冲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论的始作俑 者亨廷顿认为,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是冷战后世界冲 突的主要根源,而澳则是被西方文明传统和对亚H 洲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足球运动将会得 渐融入所撕裂的国家(torn country),完全地皈依 到长足的发展。2006年,亚洲踢球人数约8000万,  ̄2020年,将超过3.8亿。看球的人将会更多,由此 带来的机遇俯拾皆是。基于这样一个国民研判,将 于2015年1月下旬在澳举行的第16届亚洲杯足球赛正 在演变成澳开展公共外交的舞台。预计将有4.5万现 场观众,潜在的电视观众将达25亿。澳政府、商界 和全社会无疑将充分利用承办亚洲杯的机会加强对 洲的“更广泛融入”。有关智库甚至建议组建“亚 洲足球理事会(Football Asia Council)”,来协调以 亚洲杯为核心的系列公共外交活动。 三、澳大利亚公共外交在亚洲面临的挑战 成立于1990年的亚联组织(Asialink)主张,鉴 于亚洲对澳的战略、经济和政治意义,公共外交是 澳在本地区最合乎逻辑的战略投资(most strate— gic and logical investment),必须优先推进。然而, 由于澳与其强大的盟友间身份辨识度较低,对亚 洲而言,英美仍然是认知澳洲的基准点(reference points),这就使得澳自身的国家利益、价值观和文 化的传播变得较为曲折和复杂。加之亚洲公共外交 领域历来强手如林,中、日、韩、印、马等国在本地 区对公共外交投入的不断追加,对公共外交手段的 日益翻新,致使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空间里欲得到 亚洲公众的回眸呼应变得难乎其难。 (一)战略规划执行乏力,公共外交任重道远 虽然专家学者对澳公共外交提出过不少建设性 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与官方外交发展战略布局的 不对称性问题,但澳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理论贡献 仍时有缺位,在战略规划上难免“釜底抽薪”;其 次,联邦政府、国会和地方政府尚未形成三位一体 的整体运作模式,经常单打独斗,顾此失彼;再次, 尽管在2012、2013财年澳将有l5亿澳元的预算盈余, 逆转连续四年的财政赤字,但澳外交战略的内在缺 陷和投入不足使得公共外交捉襟见肘。另外,对公 亚洲文化与澳现行外交政策和文化价值观无法兼 容。目前,澳2284万公民中,74%为英国和爱尔兰 后裔。澳现仍在联合国里作为“西欧与其他国家集 团(Western European and Others Group)”中的一 员进行投票,保持着与殖民地君主国的象征关系。 难怪2000年11月在接受澳广记者访谈时,新加坡李光 耀一语中的地指出:“融入亚洲并非意味着你们成为 亚洲人或文化亚洲化,抑或把亚洲人引入澳洲。你 们要理解亚洲人,要让彼此能够舒服地相处。和谐 (rapport)是需要用个人热度(personal warmth)来 温暖的。”即使是在澳国内,唱衰亚洲政策的也大有 人在,担心亚洲不会真心实意地揽澳入怀。求得亚 洲国家的普遍认同,构建心灵共同体,澳公共外交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种族主义沉渣泛起,公共外交如履薄冰 约100万生活在海外的澳公民中,23万人居住在 亚洲。同时,有约200万出生于亚洲的人定居澳洲; 每年约有200—300万澳公民到访亚洲。尽管如此,澳 种族主义情绪并未因多元文化的强力推行而销声陌 迹,而是不时沉渣泛起。近年来,瞄准国际学生的 暴力袭击、国际教育欺诈、紧缩移民政策等都暴露 出了澳在公共外交上的战略短板,让人瞥见了“白 澳政策”不散的阴魂。据澳媒体报道,85%的澳洲 人承认澳存在种族歧视。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2009年印尼恐怖袭击事件、2011年印度学生翠尔本 遇害案,无…不与肤色有关。把一个干净、包容的 国家形象展示给亚洲,是澳公共外交的一项十分紧 迫的任务。澳有识之士指出,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在 于起飞伊始就保驾护航,而不是在危机关头“紧急 迫降(emergency landing)”。 (四)政策摇摆不定,公共外交前途未卜 二战后,澳自由党(Liberal Party)与国家 党(National Party)结成长期稳固联盟,与T党 (Labour Party)轮流执政。近亚的T党与亲美的自 第2期 张建威: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公共外交 87 由党政治抱负迥异。澳外交政策因政府的更迭而变 化也就尽在意料之中,顺理成章地成为亚洲国家的 隐忧。冷战结束后,澳迄今虽然只经历了基廷(工 党)、霍华德(自由党)、陆克文(工党)和吉拉德 (工党)四届政府,但外交政策的左右摇摆已成大 参考文献: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书・第2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596. [2]Dennis Rumley.The Geopolitics of Australia’S Re— gional Relation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概率事件,特别是在霍华德执政的11年问更是如此。 历史地看,澳美关系与澳亚关系经常相向而行。作 为美盟国,澳尚未开出治愈其面亚靠美顽疾的药方。 [3]David Uren.Prosperity Boils Down to Five Letters China[N].The Australian,2012—5—31. [4]Henry A Kissinger.Diplomacy[M].First Touchstone Edition,1995:23. 澳更深入、更持久地融入亚洲,政策维稳是前提, 政策定位是条件。在经济与安全双轮驱动下,摆正 心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政策互信,努力在亚美问 保持战略平衡,在亚洲一体化中寻求现实合作,是 澳不二选择。这决定了澳的国家长远发展路径,也 决定了为之鼓与呼的公共外交的未来走向。 f51张秋生.战后初期伊瓦特的亚洲协调政策与澳亚外交贸 易关系的发展[J].世界历史,2007(5):53—60. [6]Indicator C4 Who studies Indicators,2012. abroad and where?[R]//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OECD [7]Joseph Nye.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Public Affairs,2004:107.118. Australian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Asian Century ZHANG Jian—wei (Dalian Foreign Affairs Ofice,Dalfian 1160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Asia as a leader of the world economy,Australian strategic weight has been shifted gradually to Asia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ifght against challenges there.Due to reasons of his— tory,culture and values,Australia had long been alienating itself from Asia;while,on its road to re—embrace Asia driven by realistic interests,it has given priority to reshaping its national image,going all out to push forward the regional public diplomacy.The challenges Australia are confronting are of signiifcance for China to seek common development with Asia. Key words:Asian century;Australia;Public 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