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电视剧类型化的突破与局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周 艳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0)
反映出观众的审美已经从柴米油盐转变为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摘 要:《人民的名义》
反腐剧2014年停播,之后涉案剧也退出了荧屏,这两种类型的叙事方式都转到了谍战剧以及相关网络剧。而相应地抗战影视剧也渐渐显得娱乐化、低俗化,缺乏对历史真实的反思。相比之下,《人民的名义》则把刑侦、伦理、涉案、反腐、青春偶像等多种影视元素集合在一起,这一创意体现了新时代“主流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主流电视剧 类型反观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77(2017)03-0092-05
十九大召开期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洪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建国大业》和《战狼》作为主流电影的标杆,而不再提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关于“主流电影”,早在1999年就有学者提出,是一种类型化的主旋律电影a,也就是以宣教为目的的电影。这类电影对时代、对人民更能够担当起影视传播主流声音功能的角色。与此同时,在日渐繁荣的电视剧市场,也同样呼唤“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媚俗、庸俗”b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创十年内国产剧最佳收视纪录引领了“主流电视剧”的发展方向。相比当年同样万人空巷的《渴望》,这部电视剧反映出观众的审美已经从柴米油盐转变为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观众审美倾向的转变,也在呼吁更多关系民生的主流电视剧问世。《人民的名义》把刑侦、伦理、涉案、反腐、青春偶像等多种影视元素集合在一起,这一创意体现了“主流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一、类型的“反观”与“宣教”
“类型电影,就像原始文化的民间故事一样,
收稿日期:2017-09-12作者简介:周艳(1979- ),女,新疆阿克苏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通识课教学及中国电影现状的教学与研究。a尹鸿《灾难与救助:主流电影文化的典型样本》,载《当代电影》,1999年11月15日,第23页。
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2017年12月 第15卷 第4期93
服务于去掉社会秩序的威胁,因而就为这个秩序提供了某些逻辑上的一致性。”a为此,“对类型化的理解,除了稳定且动力强大的叙事模式、独特的空间表现、类型化主人公外,还有类型电影所表现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虚幻缝合当前社会文化矛盾的隐蔽宣教功能。”b在《人民的名义》此前的相关题材的电视剧中,对于社会文化矛盾主要是塑造“英雄”和“上面来人”的叙事模式。“这些英模形象虽然可歌可泣,但其传播之路总不免尴尬,他们中的多数被塑造成血肉不够丰满、灵魂层面不够深入的幻影……。”c这些影视剧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信仰的宣教、是教科书的变体,更是高不可攀的传奇。这种传奇如同神话维系着一个特定的信仰,但不能发挥类型电影“虚幻”缝合矛盾的功能,很难在观众中引起对于“母体”的反观,引起共鸣,从而丧失了影视对于现实反思和引导的艺术功能。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现实主义的创作成为了影视类型的软肋,难以承载现实的哲思及严肃的宣教使命,更不敢轻易挑战收视率和票房的“死穴”。在随时随地可以收取无数新闻的新媒体时代,“现实”可谓无处不在,比戏剧还要戏剧化,那么影视剧又该如何在无处不在的“现实”呈现中实现“他人引导”呢?
当然在大量未进入正式发行渠道的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很多现实边缘的“幻影”——民工、北漂、边缘群体等,但这不等于“现实主义”。“而关于最高精神实质和真实人性的探讨,是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当前所承载的重要使命,然而,这一使命,在我国文学和电影界以‘底层写作’和‘经验写作’为代表的、呼吁贴近生活的创作
倾向中,却常常是‘缺席’和‘不在场’的。”d
中国年轻一代主流观众的涌现,为全新宣教策略提供了叙事的可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人民”作为命题,不再是英雄传记似的赞歌。该剧秉承“正义”“依法治国”“反腐”等具有现实性又无可厚非的精神内涵,由此切入的是影视类型特有的“反观”视角——一部当代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各种挣扎堕落的“死魂灵”。这一反观的视角打消了观众对于教科书式影视形象的接受障碍,为发挥类型功能提供了可能。“腐败”正是“母体”当代敢于直面的问题,也是百姓心知肚明和茶余饭后的敏感话题。电视剧以这样大胆而敏锐的视角呈现出来,引导观众虚拟化解现实矛盾,既发挥了现实题材类型叙事功能,也完成了主旋律的“宣教”作用。所以剧里剧外,线上线下都大快人心,“反腐”精神连带反腐“战将”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令人深思,引人振奋。
《人民的名义》可谓当代影视创作中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化“权力镜像”。它第一次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权力生存和斗争的现实。但其中正义和腐败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它们在“权力”的格局上复杂交织——正义因权力而起,“英雄”因权力而成就,腐败也同样是因为权力而迷失。面对包含“欲望”和“抱负”的权力——有具有政治雄心的有为干部,有“懒政”的无为干部,有为权力所害而万劫不复的干部……与以往的干部形象不同的是,这些干部不再是简单的宣传编码,而是承受命运沉重和人性斗争的真实的“人”。权力的滥用和亵渎是腐败的根源,腐败本身也是权力的受害者,反腐正是权力功效的彰显。电视剧结尾对于权力监督的提
a托马斯·沙兹 《好莱坞类型电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页。
b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和类型化之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c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和类型化之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d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和类型化之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94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INSTITUTE
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对现有秩序的希望。类型“反观”与核心价值的“宣教”功能在本剧中得以充分发挥,让观众在与母体的“对视”与“对话”中获得了秩序,在认识现实中完成了对现实的想象和建构。
二、“人性探索”的现代性突破
仰,更在于他的“政治雄心”。但对于GDP的过分执着和枯燥乏味的性情,致使他在工作中障碍重重,成为腐败集中突破的“入口”。生活中,他常常是“不在场的父亲”,亏欠妻儿,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妻子为此陷入腐败,父女感情和同事情谊也早已疏远淡漠。李达康让“官员”形象走下虚无的“神坛”,承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的“困惑”。这样具有现代性的“党员”,让观众感到亲切、真实。李达康如何在追求经济业绩、百姓民生的同时,把握经济和权力限制的平衡?这正是当前中国权力机制的“重中之重”。对于事业的狂热到失去“自我”,也成为典型的现代性“异化”形象。
祁同伟这样的贪官没有像曾经的“反派”被“过街喊打”,反倒引来无尽的嘘唏和同情,所受到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反贪局长侯亮平,这在该类型题材中可谓史无前例。祁同伟这一类的贪官是与西方文化中浮士德一样的人,在“向上爬”的时候丢失了灵魂。他是出身贫寒的有为青年,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在用生命换来的功绩都无法带来公正对待的时候,他终于选择向“权力”低头,用婚姻出卖自己。作为“寒门贵子”,祁同伟本就是孤傲又自卑的,他渴望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只有外在的认可才能最大弥补他内心缺失的既卑微又脆弱的“自尊”。一次的堕落便是万劫不复,从此金钱和权力成为他无法停止的博弈。祁同伟说“是与天的博弈”,倒不如说是为那个卑微脆弱的自我要回“自尊”的博弈。祁同伟以权力为“理想”,充斥欲望和斗争的人生选择中为“权力”所误,故而不惜背叛自我与命运抗争。他超越了腐败本身,被赋予更多人性探索和现实的反思。由此,反腐斗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白对立,而
从旧好莱坞向新好莱坞过度的明显标志之一便是“英雄引导”向“他人引导”的转变。“英雄”开始成为一种介入的视点,他往往是有着“人性的枷锁”,但又总能跳出“罪恶”完成救赎,让自己也让观众找到秩序。恰如波曼所言:“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它允诺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它把我们卷入这样一个巨大的漩涡中,那儿有永恒的分总序裂和革新,抗争和矛盾,含混和痛楚……如马克思所说,在那里,‘一切坚实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a《人民的名义》大胆将现代性的人物塑造和人性探索应用于“反腐倡廉”题材的叙事当中。
湖南卫视发起的网络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的名义》中最受观众喜爱的形象前三名分别是李达康(31.1%)、祁同伟(15.6%)和侯亮平(15.1%)。为什么一个罪大恶极的腐败官员祁同伟竟比“反腐”英雄侯亮平更受观众青睐?传统意义的智勇双全、正气凛然的“高大全”领导侯亮平,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了反讽和戏谑的后现代叙事语境中,为何依然能引起观众热烈的推崇?可以说,正是传统现实题材的叙事向现代性叙事的转化,才得以充实了人物的灵魂,并借此达到了隐蔽宣教的目的。
李达康是有魄力和有原则的干部,政绩显著,雷厉风行。他对事业的狂热不仅出自一份政治信
a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福面孔》,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2年第1版,第G-H页。
2017年12月 第15卷 第4期95
是“母体”中权利机制的自我防御和自我斗争。
侯亮平兼具智勇与魄力于一体,坚守法律和正义的底线,为了捍卫底线“六亲不认”。在错综复杂的反腐案中,侯亮平是宣教的精神载体,也是一个隐蔽宣教的视点——带领观众探究母体病原的视点。他并非刀枪不入,也被陷害审查,一度难以自证清白。所以,侯亮平既是腐败的“反观”者,也是其中的受害者。通过他,观众才逐渐看清“全景敞视性监狱”的深不可测,激起强大的观看欲望和更多的审视思考。这在20世纪黑色电影和侦探片中屡见不鲜,但成功植入国内“反腐倡廉”题材电视剧,且完成宣教着实令人赞叹。
侯亮平这一形象巧妙摆脱了政治反腐的标签,他去汉东接手任务不是上级委派,是为了同学情谊。在反腐查案的过程中,侯亮平也不再是孤胆英雄,他需要整个反腐机制的配合。救侯亮平脱离陷害的是普通的清洁工、工厂工人以及同事之间的鼎力合作,这脱离了固有的“上面来人”的思路。此外,侯亮平“妻强夫弱”的家庭,以及面临“学习危机”的儿子,还有他不太“正经”的小口哨,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这一人物现实生活的内容,更加接近“人”的生活。虽然这一形象还是过于完美和理想化。但侯亮平凭借他的正义感和人情味,以及作为普通人的有限的真实刻画,避免了“虚空”的窠臼和陈腐。
同样精彩的多元化人性探索,也出现在高育良、高育良前妻吴慧芬、祁同伟妻子梁璐、祁同伟情人高小琴、李达康前妻欧阳菁等人物身上。这些使得这部剧不仅是反腐的斗争,也是反腐背后人性挣扎与扭曲的咏叹调。这些性格各异、处境不一的人物丰富了剧情的内涵,扩大了剧情现实表达的张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三、神话的余音和后现代的尴尬
“所有的类型电影——并且是所有的好莱坞电影,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乌托邦的允诺。从日常现实和它在银幕上虚构的映射之间的基本张力,到一部电影‘现实的’冲突与它的‘理想的’结局方式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叙事张力,电影投射出一个可能的秩序井然的社区乌托邦愿景。”a《人民的名义》通过权力自省和对权力监督的呼吁,完成了一个未知秩序的虚拟建构。但在这一有力的类型化叙事当中,却依然不难看到“英雄引导”和“圣人引导”的神话余音。这典型的代表就是国家派来的最高领导沙瑞金书记,他的出场好比神降天兵,全知全能。沙瑞金对于腐败的汉东政治格局,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他在剧中多次演讲,每一次都激情又煽情。本来设定好的叙事已经可以有效传达主旨精神,但是到了沙瑞金的出场又变成赤裸裸的“传道”,其频率几乎发生在每一次他去“解救”各种危机的时刻。时至今日,现实题材依然不能彻底摆脱“上面来人了”故而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模式。
在这部电视剧中,侯亮平即便有很多的“个性”和“有限性”,但最终依然是“孤胆英雄”,只凭三寸之舌就战胜了手拿狙击步枪的“罪犯”。罪犯穷途末路,对他恨之入骨,但却为之折服,开枪自尽,侯亮平则毫无悬念地凯旋。“孙猴子”走下了神坛,不过依旧是“神仙”。最有意味的是侯亮平千里之外小山村的一言一行,竟然都能被沙瑞金所在的指挥中心全程观看。这一全知全能的视角,像极了孙悟空十万八千里,也在如来手心的神话。“信仰的利剑”依然还是神坛上夸大的幻影。
在有力的现代性叙事中,《人民的名义》拼贴了后现代反讽和戏谑的内容,力图拉近与青年
a托马斯·沙兹《好莱坞类型电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96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INSTITUTE
观众的距离。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郑胜利(改名郑钱)和他女朋友张宝宝,一个黄毛,一个超短裙均是非主流装扮,时不时在紧张玄妙的反腐斗争中出来 “屌丝”般地耍宝一下。这两位人物对破案有意无意起着推动的作用,但“游戏人生”和“玩世不恭”并不代表一种具有反思力量的“戏谑”。在无数观众的评价中,这两位被认为是“画蛇添足”,他们的存在被尴尬地作为拉进度条的标志。
综上所述,从对李达康、祁同伟和侯亮平等
银幕形象的强大反响可以看出,当代观众对于“现代性”叙事接受的程度已经大幅提高。他们呼唤更加真实和挣扎的“人”,渴望“全景敞视性监狱”的反观,并在虚拟介入中获得秩序和反观自身。这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主流电视剧创作时代的到来,对于“类型”功能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正是其中产生精彩创意的源泉。人的情感、意义和价值将更多地融入其中,从而直击人心,满足人心,引人思考。
Breakthrough and Limitations of of Mainstream TV Dramas
Take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as an Example
Zhou Y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 Zhong, Shan Xi, 030800)
Abstract: The population of the drama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reflects that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has shifted from daily life to the deep concern for the nation and destiny of the country. \"Anti-Corruption Drama\" stopped broadcasting in 2014, after which case related drama was also withdrawn from the screen. Both types of narrative method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spy-war drama and online drama. Gradually anti-war drama has tended to be entertaining, vulgar, and has less historical reflection. In contrast,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actually integrates various film and television types such as criminal investigation, ethics, case-related,anti-corruption and youth idols, which embodi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instream TV ser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责任编辑:韩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